首页 名言 查看内容

蕴含哲理格言警句集萃(第93辑)

2022-12-1 13:12|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60| 评论: 0

摘要: 第十讲 自 然导 读本讲选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经典名句,主要蕴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是

第十讲 自 然

导 读

本讲选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经典名句,主要蕴涵了两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是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近代以来,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全球气温的升高、臭氧层空洞的出现等无疑就是证明。在这种危机下,如何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显得十分迫切。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都有讨论,但是比较起来,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显得更有说服力。“道法自然”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实现万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比如,提倡人们对自然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不要因为人的贪欲而大肆掠夺。只有抑制住了人类的贪欲,让人类取之有度,自然环境才会得到保护。

例如,秦代政治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下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千古名句,就是通过自然现象,来告诫世人要虚怀若谷,宽容大度,从身边简单而平凡的小事入手,做一个胸怀广阔的谦谦君子。如今,已有许多人将这个句子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等成语联系在一起,传承与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再例如,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之句,表明了人生一世,不可能每一天都顺心顺意,就如同花朵一样,不可能盛开一百天而不凋谢。通过这一自然现象,奉劝人们得意时不要太张狂,因为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失意时也不要太灰心,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处在困境之中。

聆听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谕,不仅有益于广大青少年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还有益于青少年了解自然规律,探究人生哲理,提高认知能力。

1【原文】

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出处】

《二程遗书·卷十五》。

【译文】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必然转化为相反的一面,道理就应该是这样的。有生就会有死,有开始就会有终结。

【赏析与启迪】

事物发展变化到极点,就将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这是宇宙的法则,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就像有生就会有死,有开始就会有终点。物极必反,以平常心来看待生死、终始等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应贪生,也不要怕死;不惧怕开始,也不畏惧终结;不贪慕荣华,也不鄙视贫贱。

从自然的法则可以联想到人生的智慧:一个人立身处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不可做过头,说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学生性格急躁,遇到事情不能冷静对待,常常意气用事,结果把小事闹成了大事,把好事搞成了坏事。

2【原文】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出处】

《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译文】

人生一世,不可能千千万万个日子都顺心顺意,就如同花朵一样,不可能盛开一百天而不凋谢。

【赏析与启迪】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不懂得适可而止。自古以来,凡在进退上处理不当者,常会使一生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追悔莫及。

居安思危,进退自如。就像下棋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处于上风,一次占先并不意味着你会赢得最终的胜利。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珍惜已经拥有的,不去计较曾经失去的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生在世,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得意时不要太张狂,因为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失意时也不要太灰心,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处在困境之中。

3【原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处】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

【译文】

行走到水的尽头,悠闲地坐着观看云卷云舒。

【赏析与启迪】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佳景,令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悠闲地欣赏。抬眼望去,只见水光山色,云影徘徊,给人带来无限情韵。这种清新的感觉和怡然的境界,只有雅致的人们才能体会得到。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等待你们去探究,去领略。无论你今天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尤其身处逆境,遭遇挫折时,能够静心以待,从容面对。穷尽之处的领悟与成长,往往比顺境来得深刻与迅速。

4【原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者晏婴。

【译文】

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地方的叫做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地方的叫做枳。虽然橘和枳的枝叶相似,可是果实的味道大不一样。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用于比喻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人也是如此。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对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些同学在谈到自己学习成绩差的根源时,常常会提到客观环境对他的影响。诚然,环境会对人的思想和言行发生作用,但为什么表现差的人偏偏是你呢?

人生在世,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许多外来力量在诱惑着你,驱使着你去做这做那。有的人抵制不住诱惑,放纵了自己;而有的人则能够洁身自好,使自己的人生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就算你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要随意放纵自己,更不要轻易向各种诱惑低头。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5【原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

【译文】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置身于这山中。

【赏析与启迪】

这两句诗说明,只看到庐山的一个局部而没有真正认识庐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身在此山中”。由于身在庐山之中,就不可能看清庐山的全貌。

这两句诗看似在分析观景时所见庐山或成峰,或成岭的原因,实际上却通过庐山形貌变化的生动形象,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看问题不够全面,导致作出错误的决断,结果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却还自以为是。

为人处世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观察事物一定要跳出事物本身,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6【原文】

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

【出处】

《严复集》,作者严复,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译文】

万物竞争,就是万物通过竞争为自己寻求生存的机会;自然的选择,就是将适宜的物种保存下来。

【赏析与启迪】

世间万物的进化发展过程,是以竞争的方式实现的。在竞争中,优者胜出,劣者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在现代社会仍有它的积极作用。

正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竞争,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活力和生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当然,这种竞争必须是有序竞争,应该遵循公平竞争的规则,否则弱势群体就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世界就会陷于一片动荡之中。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具有优势,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并且能在竞争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地完善、发展自身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千世界,竞争其实无处不在。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谁能够勤奋学习,让身心健康成长,谁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赢得更大的优势,从而为将来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7【原文】

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

【出处】

《老子·第二十五章》。

【注释】

①法:以……为法度。②自然: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

【译文】

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具有顺其自然的本性。

【赏析与启迪】

人、地、天以道为准则,而道则是顺其自然、自然无为的。人要顺其自然,地要顺其自然,天要顺其自然,道也要顺其自然。

就自然的含义来讲,就是指天然、非人为、不做作。具体到万物之灵——人的身上,人的一切行为都要顺其自然,包括人的修身养性、人的创业活动等。人们只有认识到了“道法自然”的适用范围,才会在现实生活中遵从这一准则,并以此来指导生活。

“道法自然”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尊重万物的本性,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倡导人们保持自然本真、淡泊名利的心态。但是它过分强调顺从自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因素,“道法自然”仍可以成为现代人从事工作、丰富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的准则。

8【原文】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出处】

《太极图说》,作者周敦颐。

【译文】

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变化生成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现象变化无穷。只有人得到它的灵秀而最为明智。

【赏析与启迪】

周敦颐继承了《周易》中万物产生得益于阴阳二气交合的思想,指出人也是阴阳二气化生的产物,是世间万物中最聪明、最优秀的。

现代进化论表明,人处于生命进化链条的最高级阶段,具有较好的形体条件,完善的脑部结构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精神文化,这些都是其他生命形式无法比拟的。

人要自觉地意识到他作为最高生命形式的使命,不能局限于一个物种进行思考,而要超越物种,关注整个生命进化历程。

人是万物之灵,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命形式。茫茫人海,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生而为人,就应该知道生命的宝贵,应该感谢造化的恩赐。

有些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中稍受挫折,就自暴自弃,极端者甚至企图一死了之,殊不知,这是轻易抛弃了世间最宝贵的生命,是天底下最可悲、最无知的举动。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美好。

9【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处】

《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赏析与启迪】

孔子借耐寒的松柏,来说明君子应当具有经得起严峻考验的人格品质。

在天寒地冻、草木凋零的冬天,青松和翠柏以挺拔高傲的姿态,彰显了自己的韧性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古往今来,松柏的操守一直激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勇往直前。

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只有到了紧要关头才会显露无遗。

有些青少年学生家境比较贫寒,物质生活上与同龄人有一定的差距。其实只要你努力奋斗,贫穷是可以改变的。越是家境艰苦,就越能磨砺人的意志。做人,最需要的就是发奋图强的精神和意志。如果一个人有了坚定的意志,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那么,他一定可以排除一切困难,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10【原文】

天作孽①,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出处】

《孟子·离娄上》。

【注释】

①作孽:做坏事,造孽。

【译文】

上天降下的灾难还可以避免,自己造成的罪孽就无处可逃了。

【赏析与启迪】

“天作孽”,指的是大自然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诸如水灾、旱灾、虫灾、地震、山洪暴发等。这些灾祸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事前做好预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的。而人类自己造成的灾害,如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造成沙漠化,大气、环境污染等,虽然也可以补救,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谓“自作孽”,主要是指个人造成的罪孽,如坑蒙拐骗、抢劫偷盗等,肯定会受到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事实上,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希望广大青少年认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恪守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标准。

11【原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处】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译文】

我独独喜爱莲花那种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大树枝节横生,香气远飘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傲立水中,只可以远远地欣赏而不可以肆意地亵玩。

【赏析与启迪】

作者生活的北宋初年,政治黑暗,官场腐败,要想保住自己的高洁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莲花是从淤泥中成长起来的,但那美丽的花朵上,不会被淤泥所污染;莲花经过清澈的水流洗濯后长出来,雍容大方,没有一点儿妖媚之态。作者把莲花比做花中的君子,除了表达对莲花高洁品质的倾慕之心之外,也留下了无限的感叹。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权力、金钱、名望等之外,有一种东西更值得我们去追求,那就是洁身自好的品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免不了要经历风霜雨雪,走过崎岖不平的小路,或遇到不测的天灾人祸。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恶劣污浊,无论人生的际遇如何困顿潦倒,你都要努力做到洁身自好,不要受坏习惯的玷污,也不做阿谀献媚的人。

12【原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①则无徒②。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注释】

①至察:极其精明,过于苛求。②徒:徒众,朋友。

【译文】

水如果太清澈纯净,鱼就难以在其中存活;一个人如果要求别人太苛刻,身边就不会有朋友。

【赏析与启迪】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交朋友时应该坚持的基本态度。宽厚地对待他人,就会得到他人的爱戴。反之,如果过分地挑剔和苛求他人,怎么可能有知心朋友呢?

宽容是一剂良药,具有宽容心的人,能在事业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它能使人们消除偏见,更多地替别人着想,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无疑是值得赞扬的,但如果太自命清高,缺乏容人的度量,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身边缺少朋友,除了不善于交往之外,不妨在交友的心态和思想方法上找一下原因。调整好心态,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你的生活就会增添几分亮色。

13【原文】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①之,十日寒②之,未有能生者也。

【出处】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暴:阳光下曝晒。②寒:寒冷,冷冻。

【译文】

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种植与生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的话,也没有能够顺利地活下来的。

【赏析与启迪】

“一曝十寒”比喻某些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飘摇不定,忽冷忽热,无法善始善终,结果就算是最容易办成的事,也无法办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乏做事的才能,却常常一事无成,分析他们失败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知识,贵在持之以恒。积善成德,也贵在持之以恒。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学习需要恒心,锻炼身体需要恒心,遵守校规校纪需要恒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需要恒心。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你能朝着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必然获得成功。

14【原文】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流也;千镒之裘②,非一狐之白也。

【出处】

《墨子·亲土》。

【注释】

①镒:古代的重量单位。②裘:皮衣。

【译文】

江河的水之所以浩浩荡荡,并非一个源头汇集而成;无比珍贵的皮衣,并非一只狐狸腋下的毛皮所制成。

【赏析与启迪】

墨子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知识,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然而2 00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聪明人”往往沉浸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沾沾自喜,拒绝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显然阻碍了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有人向你指出缺陷和不足,你就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因为至少你已经有了一个改正的机会。否则点点滴滴的错误累积起来,就会酿成大错。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学习型社会的真实写照。每一个人在求知的过程中,只有博采众长,从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始,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拓展知识面,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15【原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①。

【出处】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

【注释】

①此事古难全:月圆时亲人团聚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周全的。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总难以让人称心如意。

【赏析与启迪】

这三句词写中秋赏月时所抒发的情感,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联系在一起,从月的盈亏得到人生的启示,劝导人们要客观看待各种自然现象,坦然面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能会遇到父母离婚、长辈离世等家庭变故,会遇到朋友背叛、他人欺骗,会遇到孤苦伶仃、无人可依,会遇到失意落魄、生活潦倒。这些其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旦遇上了,就必须冷静对待,切不可沉溺于痛苦中无力自拔。有生就有死,有苦就有甜,有得就有失,有聚就有散,悲欢离合本来就是人生的常态。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风雨,保持平和的心态,也就不惧怕挫折了。

16【原文】

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生生不息。

【出处】

《传习录》,作者王阳明。

【译文】

比如树木,最初是发芽,发芽就是树木生长的起端处。发芽后才会有树干,有了树干后才会有树枝、树枝生长出来,才能生生不息。

【赏析与启迪】

万物是生生不息的。而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在于万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渐进过程,即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没有一步一步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生生不息的延续。由一粒种子到一棵参天大树,需要人们不断地浇水、施肥,精心养护,才会有幼芽的吐露、细叶的生发、枝干的茁壮。人的成长、人生目标的实现,也像树木的生长一样,需要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最迫切的心愿无疑是早日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在心里播下爱与善的种子;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与此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促使身心健康成长;最终,通过你坚持不懈的努力,你的心智和阅历会慢慢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发育完善,生命之树才有可能在岁月之水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

17【原文】

宠辱不惊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②,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出处】

《菜根谭》。

【注释】

①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把得失看得太重。②去留无意:对习以为常的职位升降、人事变动不特别在意。

【译文】

无论在得宠之时或在受辱之境,都应将其视为在庭院前观看花开花落那样平常;对待官场的去或留,也应视为观看天外漫卷漫舒的浮云一样淡然。

【赏析与启迪】

对待荣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虚荣心强的人,在得到上级或他人赏识时,往往受宠若惊,欣喜若狂;而脚踏实地、厌恶虚荣的人,往往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荣辱,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德、一种境界。它需要内心的调整,更需要道德的涵养和境界的提升。要知道,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变迁,才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生活中,常常有人得宠了,就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宠了,就情绪低沉甚至消极颓废。这既是心态不好的表现,也是修养不达、境界不高的表现。人生在世,要懂得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在得意之时要做到淡然,一旦失意则要坦然。古人说“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荣辱面前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18【原文】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①。

【出处】

《象山集》。

【注释】

①枉:枉费,徒然。

【译文】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必须做一个真正的人,才不枉为人。

【赏析与启迪】

宇宙宽广而浩渺,其中万物众多。人作为其中一物,与其他万物是不同的,因为人是天地宇宙之理的体现,因此,人生活在天地间,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完成自己的使命,做一个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人要自尊、自强、自立,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才能成就一番功业。

生命是如此美好,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不会因你是英雄豪杰而对你特别慷慨,也不会因你是平民百姓而对你特别苛刻。放下忧愁和烦恼,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纵然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也要珍爱生命,自尊、自强、自立,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拼搏中锤炼,在风雨中成长。愿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留下生命坚实的印记。

19【原文】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出处】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作者吴承恩,明朝文学家,写成了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译文】

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险,总会有人去跋涉攀登;不管水有多深,江有多阔,总会有人摆渡。

【赏析与启迪】

逆境可能是横在你前进路上的一座巍峨险峻的高山,也可能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个人如果期望自己能有不平凡的生活,或者渴望拥有精彩的人生,就不能畏惧逆境。世上没有征服不了的艰难困苦,有什么样的山水险道,就有什么样的征服者。要想战胜逆境,不仅需要乐观豁达的信念,还需要积极进取的行动。

漫漫人生路上,艰难险阻在所难免。悲观者总是面对困难驻足不前,而乐观者却能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悲观者遇事总是不断地否定自己,而乐观者即使处境不妙也能够自我激励,走出困境……悲观与乐观,虽然只是心态的不同,却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人生如歌,逆境就是最撼动人心的音符,它使平凡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希望你能始终保持乐观的信念: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经历了风雨洗礼的生命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20【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①,与②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③。

【出处】

《老子·第八章》。

【注释】

①渊:深沉。②与:相与、交往。③尤:过失。

【译文】

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赏析与启迪】

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人争,愿意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这种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品格,是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

水表面上看上去柔弱无比,可实际上它的力量非常强大。潺潺的溪流可以为一块石头改变流向,但它永不停息地向远方奔流,终将汇入大海。人生要学那溪水,善于顺势而行,才能觅得佳境。

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21【原文】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人者天地之心。

【出处】

《周易外传·卷二》。

【译文】

自然存在的,是天地;主持事物的,是人;所谓人,就是天地的中心。

【赏析与启迪】

在这句话中,人作为自然之子,被放在天、地、人三者关系中最重要的地位。这对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过分强调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过分顺从自然,就会扼杀人的创造力。但无论怎样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人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天地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能拥有一切。生命体现了世间万物的存在意义,人拥有了宝贵的生命,就不能让自己白白地来世间一趟。人是自然的主持者,是天地之心,可见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你的缺点,激发你的潜能,超越你的平庸,改写你的生命轨迹。

22【原文】

天时①不如地利,地利②不如人和③。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

①天时:指阴晴寒暑、时令变化等适合战争的天然条件。②地利:指山川形势、高城深池等适宜战争的地面条件。③人和:指民心归向、内部团结等利于战争的人事条件。

【译文】

天时好不如地理优越,地理优越不如人心团结。

【赏析与启迪】

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人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和才有家庭,才有民族,才有国家和社会。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际关系已演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它可以被看做是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的变化与平衡,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尽管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其实终究离不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和谐。

一个人能走得多远,走得多久,取得多大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与坏。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你就拥有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你不仅需要有整洁的仪表、优雅的谈吐、礼貌的举止,更需要有一颗善心,随时随地甘愿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3【原文】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①相恶,交相贼②,必得罚。

【出处】

《墨子·天志上》。

【注释】

①别:区别、区分或分别。②贼:残害、害。

【译文】

顺从天意的人,互敬互爱,互惠互利,必定会得到上天的赏赐;违反天意的人,互相厌恶,互相残害,必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赏析与启迪】

墨子认为,所谓的“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神,具有超自然和超人的神秘力量,凌驾于人间帝王之上,对人世间的一切进行监督和赏罚。他把天看成是有意志的神,并承认鬼神的存在,是由于他所代表的小生产劳动者阶层自身力量弱小,只好假天之意,来表达其愿望和主张。

摒弃这句话中对鬼神的迷信成分,应当看到,墨子的兼爱思想对现代人仍具有警示意义。人生在世,如果大家都能互敬互爱、互惠互利,人间就会像天堂般美好。反之,人与人之间如果互相厌恶、互相残杀,人间就会变得如同地狱般恐怖。

在现代社会,一个有良知的人,懂得与他人互助友爱、和衷共济,必定会有美满的人生;一个丧尽天良、作恶多端的人,必然会受到惩罚,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4【原文】

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之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夫有孰推之者!故强哭者虽病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

【译文】

喜怒哀乐,是有所感触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哭声从口中发出来,泪水从眼睛中流出来,都是心中有愤怒之情而外在表现出来的。这好比水向下游流去,浓烟升入空中,这些有谁能推动呢?因此,强作痛苦的人,即便哭出病来也不是真悲哀;强作欢颜的人,即便开口欢笑也不亲切、和睦。

【赏析与启迪】

这段话是从喜怒哀乐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人必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那些虚情假意的表现,只会让别人感到厌恶。

人类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合乎人的本性。人流露感情的方式非常多。就笑来说,本身就是顺其自然的,没有内心的喜悦,也就不可能有外在笑容的展现。

生活中,很多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可以更好地与别人沟通,更融洽地与别人共事。但有些人出于种种目的,热衷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强作欢笑或者强作悲伤,迟早会被人识破。那些逢场作戏、虚情假意的人,是不会与别人真诚和谐相处的。

25【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①之有益。

【出处】

《老子·第四十三章》。

【注释】

①无为:克制个人的欲望,不破坏万物的本来状态。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空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了“无为”的好处。

【赏析与启迪】

当一般人都以刚强为美的时候,老子发现了柔弱的价值。从表面来看,水给人以柔弱无力的感觉,其实它却是最强大的。与刚强相比,柔弱乃是生命的象征。比如人活着的时候柔弱,死了以后僵硬;草木生的时候柔软,死的时候枯槁。又比如,舌头由于是柔的,所以能够长久存在;牙齿坚硬,就容易折断。可惜,人们在现实中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争强好胜,最终落得头破血流的境地。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胜心特别强,喜欢在各种场合占据上风。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凭你一己之力,又能证明得了什么呢?也有的人自恃身强力壮,喜欢逞强斗狠,结果往往吃了大亏。

老子倡导的柔弱,决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无条件、无原则地退让,而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缓胜急。明智的你,能将这一道理升华为做人的艺术吗?

26【原文】

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①无度,忤逆②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出处】

《养性延命录》,作者陶弘景,南朝医学家、炼丹家。

【注释】

①淫泆:放纵,纵欲。②忤逆:叛逆,违背。

【译文】

人生下来,生命有长有短,这不是自然的现象。导致长寿与短命的原因在于自己不小心、生活太差、贪欲过重、违背阴阳规律、魂不守舍、百病缠身,所以不能寿终正寝。

【赏析与启迪】

人人都希望长寿,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剖析其中的原因,除了外在环境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人本身的缘故。人们往往过分贪图享受,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违背了生物发展的规律,带来了自身的阴阳不调,必然会导致百病缠身。

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而自身的和谐发展,就是要达到身体内外的平衡。由此可见,顺其自然是修身养性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的法宝。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医疗卫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些只是外部环境的改善,要想真正健康长寿,关键还得靠人自身。也就是说,必须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全身器官的协调。内心要克制种种不良欲望,生活中不能懒惰成性,不能暴饮暴食……所有这些,都是健康长寿者必须遵循的准则。

27【原文】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①,以成鱼鳖之长。

【出处】

《逸周书·大聚》,中国周代的历史文献汇编,作者已不可考。

【注释】

①网罟:即渔网。

【译文】

阳春三月,不能用斧头到山林中砍伐,这样有利于草木的生长;炎热的夏天,不能用渔网在江河湖泊中捕鱼,这样有利于鱼鳖的生长。

【赏析与启迪】

在古代,君主制定了一些具体的采伐渔猎制度。这些具体规定所表达的意思是,人们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限制性开采,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制定这些具体措施,是根据顺应自然的特性来进行的。人要与自然和谐,就必须遵守自然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满足私欲,从不顾及他人、社会,更顾不上子孙后代,往往采取一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措施,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今天,我国政府已制订了保护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限制了掠夺性开采和捕捞。任何乱砍滥伐、肆意捕捞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因此,广大青少年都要学法守法,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28【原文】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出处】

《菜根谭》。

【译文】

大自然的气候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春夏气候温暖,万物就获得生长;秋冬气候寒冷,万物就失去了生机。做人的道理也一样,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像秋冬的天气那样冷漠无情,无人敢接近,因而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帮助他人的人,他所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而且恩泽也会长久。

【赏析与启迪】

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实在奇妙得不可思议,以气候的变化来说,极寒和极暖是两个极端,对于人生都不算是有益的,只有春天的温暖和秋天的凉爽气候对人有益,万物都受到恩惠,所谓春种而秋收,一切事物都有始终、有因果。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亡,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以人的性情比之于天也是一样的道理,性情过于清冷的人好像是寒冬的气候,别人无法从他那里感受到温暖;性情随和的人,就能自觉地亲近别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拥戴。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宽容、谦逊、和善。当一个人把宽容、谦逊与和善当做美德发扬时,这个人就具备了感人的魅力。不要对你身边的人太冷漠,因为冷漠会使别人不敢和你接近,令你失去友谊。也不要因为你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而显得孤傲,因为孤傲的人必然一事无成。

29【原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译文】

重重山阻,条条溪挡,怀疑前面已经没有了出路,(谁知)一转弯,却是绿树成荫,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又是一处简朴的村庄。

【赏析与启迪】

诗人在山村漫游,没有向导,自己摸索着前行。重重叠叠的高山,弯弯曲曲的溪流,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当诗人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再往前走时,没有想到,转一个弯儿,眼前却豁然开朗,出现了另一番景象: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又一处村庄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令人不觉为之精神一振。

现实生活中,这两句诗常常用来比喻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当你遇到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要绝望。因为世上从来不缺少机遇,只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

很多时候,其实机遇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在眼前。用心去发现机遇,用行动去把握机遇,才能遇到机缘,才能改变现状,甚至改变命运。

30【原文】

泰山不让①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②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秦代政治家,师从荀子。

【注释】

①让:拒绝;②择:挑拣。

【译文】

正因为泰山不舍弃细小的山石颗粒,才能变得如此高耸;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细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

【赏析与启迪】

这个句子不仅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性,又很容易诵读。它的本义是希望当政者能广开贤路,招纳人才,以作为成就霸业的基础,告诫世人要虚怀若谷,宽容大度,做一个胸怀广阔的谦谦君子。

如今,已有许多人将这个句子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等成语联想在一起,用以自勉。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屑于做小事,结果一事无成。其实,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构成的。在小处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只要把每一件手边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一件小事都是成功的梯子。

理想太过遥远,会让人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会半途而废。每次都把前进的目标向上提升一点儿,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做到,而理想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1-23 08:04 , Processed in 0.488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