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吴雨珂 自从《诗经》开始,我国传统诗教历史悠久。在物质文明发达的当下社会,如何更好唤醒、呵护好儿童心中的“诗歌因子”,浇灌儿童的“诗歌之树”开花结果,是值得诗人和教育、文化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2022年1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引发业界不俗反响。 在《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的童诗教室里,有古诗新咏,有拟人化的动物诗、还有绘本诗、图像诗、题图诗、方言口语诗、游戏诗、谜语诗、数字诗,等等。在讲“图像诗”时,讲授者会这样启发儿童,“节奏只能通过音乐来完成吗?当然不是。在诗歌中, 节奏还能通过图像来表达。图形诗也是诗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宝塔诗就是图形诗的一种。”在书中,教学者化为诗人,通过“师生擂台”,用亲身实践让儿童知晓诗歌技巧是如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的。 儿童写诗要写什么?该怎么教儿童怎么写诗?这是当下童诗教学中难啃的一块骨头。会教的老师不一定会写,会写的老师不一定会教。教儿童读诗时,语文老师往往着重文本,而诗人则会结合创作背景、意象将创作的独特感受带给每一位儿童;教孩子写诗时,语文老师只会让儿童仿写,仿写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的作者宽窄(张敏)既会教诗也会写诗。宽窄是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曾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受派遣至欧洲马其顿孔子学院教授汉语和文学,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学院。 作者努力填补童诗教学的这一盲点,在《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中,通过引进古诗做参照物,启发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大量童诗写作的题材,打通童诗与音乐,绘画,建筑和绘本等艺术之间的铜墙铁壁,运用跳跃、留白、双关等艺术技巧和手法来完成童诗的抒情,叙事和哲思。 11月20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四川人民出版社专门为《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召开了线上+线下研讨会。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庄正华主持下,中国儿童文学及教育领域的专家以及出版界专业人士,结合目前的儿童诗歌教育背景分析了《给孩子的25堂诗歌课》的出版意义。 诗人金波在会上提到,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天赋珍贵,灵感易逝,即使儿童即兴表现出的真善美是诗歌最纯粹的颜色,但也需要引导使之长久化发展。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校长付锦认为,诗教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诗人,而是培养有诗意情怀的心灵,让诗意伴随儿童长大成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 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看来,儿童诗教关键是,不应只是大俗,也不应只是大雅。对于儿童而言,诗歌讲得太深奥,领会不了,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得太浅显,又会流于俗气,让儿童误以为会“打油”就是会写诗,影响儿童对作品的判断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口味”,误把“零食”作“正餐”,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在《给儿童的25堂诗歌课》中,对例子的选择十分考究,一是从儿童已有的认知范围和身边常见的事物、名物和现象入手;二是以儿童们耳熟能详、容易理解和模仿的古诗为例子,通过创意写作的方法,让儿童们在细微之处发现乾坤,也让中国传统古诗的真、善、美润泽每一位儿童的心田。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2-25 17:37 , Processed in 1.9066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