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回归了到1974年一样的主题: 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实际上无论多少年,或者多少个花样翻新的主题,环境日的最终目标就只有一个,如何保护我们人类仅有的这样一个赖以生存的地球。 北极熊面临着日益消逝的北极冰盖 因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更大攫取加剧了能源的紧缺,人类活动对自然同样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全球变暖)。把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交给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从现在扎扎实实地做起。 雄安新区白洋淀,构建首都生态安全保障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初见成效 中国古诗里的人与自然之美人与自然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你爱护她,她会像母亲一样滋养你。当你破坏她,她会还给你狰狞的面目。 诗词之妙义,始于所观,所感,所思。观之于万物,感之于六根,思之于内心,皆映射于自然。我们来看一看在古人的言行中,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境界的。 天人合一 在中国的古代,一个农耕的时代,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天人相通,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黄帝内经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明】张景岳《类经图翼·医易》 《吕氏春秋》 大地的呼吸 自然的美景,就像是大地的呼吸,而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融入其中。但人的伟大之处,是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曼妙的文字来呈现这种精彩绝伦的美。 【唐】王维《山居秋暝》 【唐】王维《鸟鸣涧》 【唐】白居易《忆江南》 【唐】李白《望天门山》 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生于自然,返于自然。人活着时,获取自然的馈赠,人离去,回归自然的本原。因为人的存在,自然有了智者的感知和创造,也有了记忆和轮回。 【唐】张志和 【唐】杜牧《山行》 【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唐】柳宗元《江雪》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然界是一个可以循环的生命系统,人的存在不能破坏这个系统的经脉,而让其失去再生的能力。保护好人类生命的源头,将是人类未来之大计。 孕育中华民族的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淮南子主术训》 【南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 环保立法 环保必须立法,立法必须执行。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才是对待人类唯一的一个地球正确的做法。我国从夏周开始,就已经有环境保护的立法原则,来保护山林、河流和动物,令人钦佩。 夏朝《逸周书》 西周《伐崇令》 元代《都水监记事》 每当读起这些古文,就会极其惊讶于我们的先人,竟能够如此深刻地领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让人叹为观止。 想想如今的世界,人们往往追名逐利,变得富足享乐,但精神世界反而显得粗浅匮乏,人在更加注重自身感受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自然的声音。 沉下心来,如果能够将古人的思想融会贯通,也一定能够更好地治理天下,回归到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2-26 05:23 , Processed in 2.6756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