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故事 查看内容

罗蒙诺索夫

2020-10-19 16:16| 发布者: zxw88| 查看: 701| 评论: 0

摘要: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  出生于阿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

  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罗蒙诺索夫简介

  罗蒙诺索夫简介

  艰苦童年

  1711年11月19日,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诞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富裕的渔民。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这种环境对他从小的兴趣和志向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目不识丁的父亲不能给他以任何帮助。他只能向邻居学习识字。

  14岁时,罗蒙诺索夫以《斯拉夫语法》和《算术》之自己的启蒙书籍。然而为了躲过继母凶狠的责骂和讥笑,他常常要忍饥挨饿,躲到僻静无人的地方去看书。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为了争取较好的学习条件,离家求学。

  求学生活

  1731年1月,罗蒙诺索夫来到了莫斯科。在遭到一所贵族学校的拒绝后,他冒称教会执事的儿子,进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他的学习生活异常艰苦。一方面是父亲对他不顾家业出外学习十分不满,不负担他的生活费,他只能依靠学校津贴,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另一方面则由于他年龄较大,又没学过拉丁文,经常遭到同学的冷嘲热讽。罗蒙诺索夫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腊文。

  1735年初,罗蒙诺索夫在用了五年时间修完了八年的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后,被选派到彼得堡国家科学院大学深造。半年后,又被派往德国学习采矿和冶金。

  1736年秋天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在克·伏尔夫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在马尔堡苦读的三年中,罗蒙诺索夫精通了德语、法语,更重要的是他开扩了眼界,跟上了欧洲科学发展的步伐,为他后来回国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活动

  1740年6月,罗蒙诺索夫同德国房东的女儿齐西尔结婚,一年后,回到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抵制官僚和把持科学院的德籍院士的专横,罗蒙诺索夫经常同他们争吵,以致被以“横蛮无礼”拘禁了七个月,直到他避开院长,直接上书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后,处境才有所改善。后来他成为俄国科学院院士中的第一个俄国人。从此,他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

  1742年罗蒙诺索夫成为科学院副研究员。

  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

  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49年之前,罗蒙诺索夫主要从事物理学研究,之后到1752年止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化学方面。嗣后的岁月里,罗蒙诺索夫研究学科更为广泛。

  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

  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1764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1765年4月15日卒于圣彼得堡,享年54岁。


网站公告X

【升级公告】

新增“一键Ai内容生成”工具,免费使用...

点击查看详细说明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 20:22 , Processed in 0.6042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