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神州投资者联盟孙斌:37岁那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0-8-24 12:58| 发布者: Jun| 查看: 845| 评论: 0

摘要: 神州投资者联盟孙斌:37岁那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宋高宗赵构,经常在靴筒里藏着一把匕首。 尽管杀死了岳飞,剥夺了韩世忠、张俊等大将的兵权,但宋高宗还是很没有安全感,他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他日夜提防的人 ...

神州投资者联盟孙斌:37岁那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神州投资者联盟孙斌:37岁那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宋高宗赵构,经常在靴筒里藏着一把匕首。 尽管杀死了岳飞,剥夺了韩世忠、张俊等大将的兵权,但宋高宗还是很没有安全感,他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他日夜提防的人,是秦桧。 

        其实在37岁以前,秦桧算是一个标准爱国青年。 假如不是靖康之变的来临,秦桧或许终其一生,都将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和北宋官员而已,然而南下的金兵,即将剧烈改写两宋之际每个人的命运。 尽管秦桧的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但秦桧在年轻时候,生活并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他一度做过私塾先生,面对吵吵嚷嚷的学生,他曾经写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表达他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但那时候,他还没有远大的志向。 考上进士以后,秦桧此后辗转担任太学学正(正九品),在青年学生聚集、爱国情怀热烈的太学,北宋面临的危亡境地,时时警醒、激奋着这些年轻人,这也影响着青年时期的秦桧,因此当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汴京(开封)城下,提出要宋廷割让河北三镇时,宋廷明显分成了两派,以文官范宗尹等为首的70人强烈主张割地求和,已经升任左司谏的秦桧等36人则坚决反对,力主应该抗战到底。 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并将宋徽宗、宋钦宗废为庶人,还提出要立异姓为帝,好代替金人作为傀儡统治北宋的故土,于是,留守王时雍召集百官,商议决定立张邦昌为帝,在此存亡之际,监察御史马伸提出共进议状,尽量保存赵氏江山,仍然心存赵氏的秦桧此时已担任御史中丞,也参与进书金人,希望能在乱世中尽量保存赵氏。 在1127年,37岁的秦桧,仍然为大宋尽心尽力,但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张邦昌被立为伪楚皇帝,定都金陵;到了 四月,秦桧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一万多人的宗室和俘虏一起,被金兵押解前往北方,此后的三年,是秦桧人生剧烈转折的开始。 对靖康之变的恐惧症,三年的俘虏生涯,让秦桧彻底转换了人生,此后,他从一个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变成了一个摇尾乞怜的主和派,且为此不惜迫害岳飞、赵鼎等武将文臣。 三年后,秦桧自称杀死了看守他的金兵,夺船南逃归顺南宋,对此,早在当时就有很多人颇为怀疑,在秦桧担任宰相期间,民间就已经有了“秦桧是细作(奸细)”的说法。 秦桧被金兵俘虏三年,为何能够顺利南归,他南归的细节一直是史学界的公案,但后世普遍公认的是,秦桧应该不是像他自述的一样所谓杀死看守的金兵后南逃,他应该是金兵有意放归南宋的,否则不可能带着妻子王氏和众多财物一起顺利南下。 秦桧在被金人俘虏的三年究竟做了什么,对于这段只有他自己才知晓的经历,秦桧自然忌讳莫深,后来,曾经出使金朝被囚禁达十五年之久的洪皓归来,但秦桧很快就将他贬官外放,以防止洪皓可能泄露对他不利的消息。 从后世流传的史料中,我们只大概知道,秦桧在被金兵俘虏的三年间,深得金人赏识,金军主将完颜宗翰甚至曾经赐予他钱万贯、绢万匹,而另外一位金军主将完颜宗弼(金兀术)也曾在金国宴请过秦桧,而当时与会的也都是金朝显贵;此外,作为女真贵族的座上宾,秦桧在被俘虏期间,还曾经代替金人,向被金兵围困的楚州(今江苏淮安)军民写过劝降书。 在靖康之变后绵延的战火中,当时楚州军民不愿投降,在城破后仍然与金兵进行巷战,甚至连妇女都在城破后参与到战斗中,有的甚至拖住金兵投水而死,满城军民与金兵战斗到了最后一兵一卒。 但秦桧早已不是当初的秦桧,在靖康之变中他早已吓破了胆,就在楚州军民与金兵做殊死战斗之时,他对外宣称他杀死了看守他的金兵,然后夺船难逃,中途被南宋水兵所截。 在当时就有所质疑的南宋官兵,将这位自称是前朝御史中丞的男子送到了临安,一见到宋高宗,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赵构提出,应该立即与金人讲和,实行“南自南,北自北”,在靖康之变中颠沛流离,同样被金兵吓破了胆的宋高宗赵构非常高兴,立即将秦桧任命为礼部尚书,因为秦桧的建议,正是他内心一直所想却不敢表明的。 君臣二人在议和一事上一拍即合,宋高宗还非常高兴,说我不仅得到了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和母后韦氏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一位能臣,竟然欢喜得睡不着觉。 在一片力主恢复、北上抗敌的主战声中,赵构终于,听到了他最想听到的声音: 议和停战。 

        说起来,在宋徽宗31个儿子中排行第九的康王赵构,原本与帝位距离遥远。 但在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当时北宋几乎所有的重要宗室,被金兵掳掠一空并押解北上,在金兵破城之前,康王赵构由于被哥哥宋钦宗派往燕京协商割地赔款之事,竟然幸运躲过了劫难,当金兵破城的消息传来后,他一路南逃,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的张邦昌在金兵退师后,抬出了宋哲宗的废后孟氏,并与孟氏一起,宣布向赵构转让皇位。 由于宋徽宗的儿子除了赵构,其他人都随着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掳掠一空,作为赵宋皇族中唯一的“赵氏孤儿”,康王赵构在名正言顺下,顺利登基为帝,是为宋高宗。 但在靖康之变的余波中,当时当皇帝并不一定是个好差事,相反还是一个烫手山芋,21岁就登基为帝的康王赵构(1107-1187年)在当时接手的,是一个山河破碎、四分五裂的国家,当时,宋朝在北方的主力军被金兵大量歼灭,南北方在乱世中又滋生了大量流贼和乱匪,而在听说赵构称帝后,金兵也立即调转南下,试图将赵构也一并解决。 在金兵一路南下的逃亡生涯中,建炎三年(1129年),逃亡到临安(杭州)的宋高宗甚至一度遭遇苗刘兵变,当时,禁军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一度废掉了宋高宗,改立赵构三岁的皇子赵旉为帝,幸亏韩世忠等大将领兵回救,赵构才转危为安,但在此次事变中,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受到惊吓而死,赵构本人则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为后来宋孝宗的上位、宋朝皇位回归赵匡胤一系埋下了伏笔。 在靖康之变继位后,历经金兵三年多的追杀,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北撤,宋高宗赵构才算稍稍喘了口气,所以,当秦桧来到他的面前,力主已经议和停战时,满心欢喜的赵构觉得,他的“知音”来了。 秦桧南归后的第二年,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深得宋高宗“心神”的秦桧被火速提拔为副宰相参知政事,在附和宋高宗挤走宰相范宗尹后,秦桧便大肆扬言说,“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 有人为秦桧是什么高招,秦桧就故意卖弄说,“现在没有宰相,我说了也没法执行。”心领神会的宋高宗于是将秦桧提拔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这也是秦桧第一次拜相。 

        秦桧的“耸动天下”之计,其实就是向金人委屈求和。当时,秦桧向宋高宗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议和方针,内容就是让那些原籍在河北、河东和山东、陕西等地,为避战乱和不甘屈服金人南下的原北宋子民,必须返回原地(金人的控制区);而在北方的南人则回到原籍。 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一南北分治、委屈求和政策,秦桧颇为得意,为此,他不惜强行驱赶追随宋室南迁的子民。当时,郑著、赵彬和杨宪等三十多户大臣后裔追随宋室南下,但秦桧却残酷地驱赶他们回到沦陷区,郑著一行人不愿返北,边走边哭,连路人都为之动容。 为了回归祖国,当时金人所任命的宿州知州赵荣、寿州知州王威献城归宋,但秦桧不念两人献土回归祖国的忠义,相反还强行将两人遣返回金国送死,对此韩世忠极为气愤,写信责骂秦桧说,赵荣和王威为了归顺祖国,以致父母妻儿都遭到金人杀害,而秦桧竟然还忍心驱赶两位大宋的旧臣,实在让人寒心。 而对于秦桧一厢情愿地献媚求和,金人在当时也不领情,在金人看来,南宋唾手可得,因此他们的志向是彻底消灭南宋,而不是与南宋议和停战,面对不断南下的金兵,宋高宗内心焦虑,而此时不断结党营私的秦桧也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为了均衡秦桧作为右相的势力,宋高宗又拜主张抗战的吕颐浩为左相。 由于议和一直没有进展,于是在秦桧拜相一年后,绍兴二年(1132年)八月,当秦桧再次在宋高宗面前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方针时,将秦桧拿来做议和棋子和挡箭牌的宋高宗终于发了火,他怒斥说: “朕是北人,将归哪儿?还有秦桧说为相数月,就可耸动天下(议和),朕至今也没看到。” 被金人吓破胆的宋高宗,最想要的就是议和,而第一次拜相的秦桧还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秦桧不得不惶恐辞职,结束了自己历时仅仅一年的拜相生涯。

        但宋高宗需要一枚议和的棋子。 绍兴五年(1135年),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兵掳掠北上的宋徽宗,死在了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这个消息一直到两年后的1137年,才传到了临安城。 父亲宋徽宗虽然死了,但作为法统象征的哥哥宋钦宗还没死,宋高宗内心未免忐忑不安,起初,他最担心的就是主战派们声称的“迎回二圣”,现在父亲宋徽宗虽死,但如果哥哥宋钦宗突然那天回来,那他赵构又将置身何处?所以从内心深处,赵构最忌讳的,就是主战派们“还我山河、迎回二圣”的北伐主张。 所以,他还是需要秦桧。 此时,宋朝仰赖着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等诸多能臣名将,逐渐构建起了一条抗御金人的稳固防线,有了军事局面的支撑,宋高宗也有了与金人谈判的底气;另一方面,此时完颜昌一派执掌金国政权,为了采用“以和议佐攻战”的政策进行诱降,完颜昌开始同意议和。 在此情况下,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一直力主议和的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次拜相。 此后18年,秦桧牢牢掌握着宰相职位,并且排挤了其他政治对手,以“独相”的身份,荼毒南宋政坛整整十八年时间。 虽然宋高宗和秦桧试图委屈求和,但金人并不客气,秦桧第二次拜相后几个月,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金国使臣张通古抵达临安,趾高气扬的张通古将南宋贬称为“江南”,并要求宋高宗拜接金熙宗的谕旨,畏金如虎的宋高宗放不下脸面,又担心激起国内众怒,无奈之下,只得假称刚刚接到宋徽宗死讯,正在守孝,因此让秦桧出面代替赵构,拜接了金熙宗的谕旨。 根据这次宋金双方的议和条件,南宋向金朝称臣,并且每年要向金朝进贡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作为交换,金朝则将自己扶持的伪齐政权原来治下的河南、陕西等地划还给南宋。 宋金议和的消息传出后,南宋举国哗动,这时候,枢密院编修胡铨不顾安危,直接上疏请求宋高宗下令处斩负责议和的秦桧、孙近等人以谢天下,由于胡铨不是主政官员和台谏官员,这种直接的上疏也将胡铨置于险地,为了光复大业,胡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文章副本直接散发到民间,以博取广泛支持。 对于胡铨的勇敢,当时举朝为之震动,这不仅让宋高宗下不了台,也深深得罪了秦桧,碍于宋朝不杀文臣的祖训,于是秦桧以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其除名,并下令将胡铨贬黜押送到昭州(今广西平乐)管制,幸亏在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等大臣的多方劝阻和营救下,秦桧迫于公论,不得已才将胡铨贬放到广州去监管盐仓。 由于对胡铨恨之入骨,此后,秦桧又下令将胡铨贬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接着又贬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即使如此,秦桧仍不解恨,他在家中居住的一德格天阁中,还特地写上了赵鼎、李光、胡铨等三名主战派的官员名字,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即使历经磨难,胡铨仍然不改初心,秦桧死后,胡铨有幸得到宋孝宗启用,临死前,他跟子孙们嘱咐说,抗金大业不可遗忘,他即使死了,也将化身“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与胡铨幸运善终相比,力主抗战、曾经担任宰相的赵鼎则被秦桧迫害致死。由于主张抗战,赵鼎先后被秦桧下令贬放到福建漳州,然后又再贬广东潮州,最后又被贬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尽管屡遭贬黜,赵鼎还是向宋高宗上表说,自己光复故土的决心始终不改,“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到后恨恨地说:“这老头还是这么倔强。” 为了不连累家人,赵鼎决定绝食,临终前他对家人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最终绝食而死。 

        对于秦桧打击主战派的种种作为,宋高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议和,正是他所要的结果,在历经靖康之变后的颠沛流离后,他内心怀着深深的恐惧,对于光复故土早已放到脑后,只希望能早日议和安生、偷度余年。 他内心怀着深深的靖康恐惧症,这里面掺杂着对金人的极端恐惧,和对靖康之变后动荡流离的厌倦,为了保住皇位,他需要秦桧这么一个打手和挡箭牌。 在此情况下,秦桧愈发肆无忌惮,甚至不惜出卖忠臣良将以求讨好金人。 当时,南宋使节宇文虚中出使金国,试图请回宋徽宗和宋钦宗,金人当然不肯,宇文虚中于是说,自己奉命来迎回二圣,如今二帝既然不能南归,他也不能回去,金人于是将他扣留不回,此后,金人看重宇文虚中的气节和才华,将其屡屡升迁至礼部尚书、封河内郡开国公,但宇文虚中始终心怀故国,一直不断向南宋通风报信。 为了杜绝宇文虚中的念想,金人又向南宋提出索取宇文虚中的家属,宇文虚中于是托人转告秦桧,让他拒绝金人的要求,还说只要谎称自己全家在乱世中被贼人所掳就可以了,但秦桧为了不得罪金人,还是坚持将宇文虚中全家遣送去到金国,当时,宇文虚中家人恳求秦桧允许为宇文家族在南宋留一个火种,让宇文虚中的次子宇文师琮留在南宋,秦桧都无情拒绝。 尽管如此,宇文虚中在金朝时,仍然时时以蜡丸向南宋密告金人的动向,为了报效祖国,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他联合七十多名有志之士试图劫杀金熙宗,并在事前密书通告南宋朝廷,希望南宋进行策应,没想到秦桧不仅扣下密书不报,相反还向金人告密,以致宇文虚中全家一百多口人全部惨遭金人屠杀灭门。 为了维持议和局面,秦桧无所不用其极,而他和宋高宗接下来的目标,则是一干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抗金名将。

        尽管宋高宗和秦桧竭力讨好金人,但金人并不满足。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撕毁和议再次南下,试图攻灭南宋,但在宋将刘錡、岳飞、邵隆、王德等人的奋战下,宋军先后击败金军主力,其中刘錡、张俊、杨沂中更是在顺昌之战和柘皋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岳飞则率军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兀术主力,并且进军至距离东京(开封)仅有四十五里远的朱仙镇,一时金人震动,甚至准备撤离开封,北方恢复形势一片大好。 前线战士抗金取得辉煌战绩,但宋高宗和秦桧却忧虑不已,担心自己议和委屈求全的无耻心思,被将士们的抗金功绩所冲毁。 另一方面,鉴于宋朝开国是以赵匡胤作为武将政变所得,因此有宋一代,对于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武人专政局面一直非常忌讳,在整个宋代,崇文抑武都是基本国策。而宋高宗自从南渡以来,更是一度遭遇苗刘兵变,以致自己唯一的儿子夭折,宋高宗本人也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靖康之变后,宋朝的北方主力军几乎被金兵打垮,在此情况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吴璘等人迅速带出了自己的亲军,甚至还被民间冠以“岳家军”、“张家军”、“刘家军”等名号,面对军人私有化的可能性,以崇文抑武作为国策的宋高宗,在相继平定南方的乱匪和北方的金兵后,也开始筹划着剥夺各位统兵大将的兵权。 于是,为了苟且偷生、委屈求生,宋高宗和秦桧在北方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主动停战,并与金国主动媾和,而金国主政的金兀术(完颜宗弼)提出的议和附带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杀死他的死敌、南宋名将岳飞,然后“和议乃成”。 为了屈从金人,宋高宗决定自毁长城,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从前线班师回朝,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议和达成,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此后宋还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予金国。 而作为议和的附带条件,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下令杀害于临安(杭州)大理寺内。 

        岳飞遇害后,当时也已被革去兵权的大将韩世忠挺身而出,他当面质问秦桧说,岳飞究竟何罪?秦桧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莫须有”。 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对韩世忠也是恨之入骨,但是由于韩世忠曾经在苗刘兵变中奋不顾身营救过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韩世忠奏请告老退休,并闭门谢客,口不言兵,临死前几年,他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最终,通过杀岳飞,和剥夺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宋高宗自认为得以控制了军事,而秦桧则在宋高宗的默许和纵容支持下,势力一步步膨胀,甚至开始威胁到了宋高宗的个人安危。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之争,一直是难以均衡的矛盾,而宋高宗和秦桧,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起初,宋高宗原本是将秦桧作为自己的打手和棋子,但随着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第二次拜相后不断结党营私,秦桧在朝中的党羽不断增加,甚至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为了控制朝政,达到“专权”的目的,秦桧除了大量起用亲信分任要职外,还利用自己的亲信为言官,控制台谏,只要秦桧不满意的人,秦桧就会指使台谏官员交相攻击,一直到不听话的官员去职为止。 对于自己的政治对手,像曾经担任宰相、力主抗战的赵鼎,秦桧指使人逼死赵鼎,又先后害死岳飞,协助剥夺了韩世忠的兵权,甚至临死前还试图诬陷名将张浚谋逆,幸亏秦桧身亡,张浚才在牢中幸免于难。 为了控制宋高宗,秦桧还竭力讨好、买通宋高宗身边的妃嫔和宠臣。此前,宋高宗的元配夫人邢氏在靖康之变中被掳后一直生死不明,因此宋高宗一直没有册立皇后,邢氏死于东北五国城的消息传来后,秦桧为了讨好宋高宗的宠妃吴氏,便多次上表请求册立吴氏为皇后。在秦桧的鼓动下,吴氏最终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被立为皇后,这使得吴氏对秦桧充满了感激。此外,秦桧还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吴皇后的弟弟吴益,在旧情和姻亲的加持下,吴皇后也成为了秦桧在宫中的最佳眼线。 不仅如此,秦桧还极力拉拢宋高宗的宠臣、医官王继先。当初,王继先本是个江湖郎中,靠卖黑虎丸之类的壮阳药为生,宋高宗在苗刘兵变后丧失了生育能力,多方寻医无果,没想到吃了王继先进献的黑虎丸以后竟然有所疗效,由此受到宋高宗宠爱。尽管满朝文武都对王继先的发家感到不齿,但秦桧却竭力勾结王继先,并且让妻子王氏与王继先认为兄妹,以此相互提携和打探宫中消息,监控宋高宗的动态。 在内外全是秦桧眼线,甚至连枕边人吴皇后都成为秦桧内应的情况下,宋高宗也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于是,他长期在靴筒内藏着匕首以防不测,从1142年岳飞遇害到1155年秦桧去世,十几年间宋高宗也一直过得提心吊胆。 鉴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时人深深不齿,秦桧也担心自己被载入历史的黑名册中,于是,他与儿子秦熺还直接控制史馆,以防止史官留下对他们父子不利的材料,此外,秦桧还下令禁止民间记录修撰私史,并鼓励奸细互相举报告发,以此来防民之口。 但忠义之士并未屈服于秦桧的淫威,岳飞被害后八年,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秦桧在乘轿赶往上朝路上、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驰而出,手持利刃刺向秦桧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反而被秦桧的手下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于是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为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施全气愤难平,于是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在秦桧的指令下,施全最终被斩于市,此后,秦桧出门必带侍卫。 宋高宗,则在忐忑中,密切注视着民意的动向。 到了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这一年,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并进入到了最后的殿试环节。当时,考试主考官是秦桧的亲信:御史中丞魏师逊和礼部侍郎兼大学士汤思退,由于秦桧多次暗示要让孙子考中状元,两人也非常识相,在呈送给宋高宗的名单中,将秦埙定为第一名,张孝祥定为第二名,秦桧门客曹冠定为第三名。 宋高宗自然清楚个中的猫腻,在取阅几个人的试卷后,宋高宗指出秦埙的考卷全是陈词滥调,并无过人之处,相反张孝祥却文笔极佳、议论正确,于是改而将张孝祥定为当年的状元,曹冠改为第二,秦埙则降为第三。 通过对科举前三甲的重新排序,宋高宗也隐隐向朝野发出了信息,他,宋高宗赵构,才是大宋帝国的最高话事人。 孙子秦埙落选状元的第二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入膏肓,但他仍然惦记着宰相的位置问题,为了让儿子秦熺能够顺利接班、控制朝政,他多次向宋高宗暗示让自己的儿子接班,但宋高宗就是不为所动,也不表态。 到了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八月,66岁的秦桧由于病重,甚至连字也写不了,为了探清秦桧的虚实,宋高宗则假意上门探望病情,当看到秦桧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是一直流眼泪时,宋高宗这才放下了心。 在陪着流了几滴眼泪后,宋高宗转身准备离开,秦桧的儿子秦熺以为父亲死后,相位一定非自己莫属,便猴急猴急地假意向宋高宗打听谁来接任宰相,没想到宋高宗却冷冷地回了一句: “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此事卿不当与)。 宋高宗随后拂袖离去。 随后,隐忍多年的宋高宗,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第二天,他下令强迫秦桧、秦熺父子双双致仕退休,并一起罢免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秦堪的官职。 苦心经营十几年,祖孙四人却同日被皇帝免职,听闻消息后,忧愤交加的秦桧在当晚便一命呜呼。 

        在打击秦桧祖孙的嚣张气势后,宋高宗赵构又接着将秦桧的党羽或免官、或罢职、或外放,并起用一些曾经被秦桧打击的人来协助统治、树立权威。 在秦桧死后逐渐掌控朝中局势后,宋高宗有一次才对自己的亲信杨存中说道: “秦桧已死,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尽管迅速清除了秦桧的势力,但宋高宗仍然赐予了秦桧“忠献”的谥号,赠其为申王,以此表彰秦桧对于议和的“功绩”,不仅如此,赵构甚至还为秦桧的神道碑写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额名。 不管怎么说,在宋高宗眼里,他苟且偷安的半壁江山,似乎也有秦桧参与议和的很大功劳。 秦桧死后六年,金朝正隆六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指挥60万大军,兵分四路南下侵宋,幸亏虞允文等人拼死抵抗,金军才受挫兵败,不久,完颜亮被叛兵所杀,金国的此次侵宋无果而终。 尽管偏安的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但宋高宗却又羞又愧,他尽其一生屈辱侍奉金朝,为了议和,甚至不惜屈辱地以儿臣身份向金国点头哈腰,但换来的是却是金国一次次背弃盟约的南下侵略,他倦了、累了,于是就在完颜亮死后金兵北撤,宋军展开反攻之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主动禅位,将皇位让给了养子赵昚(宋孝宗),而赵构本人则在退位后,还当了25年的太上皇,一直到1187年才去世。 宋孝宗即位后仅仅一个多月,就着手为岳飞平反,并将岳飞追谥为“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并封岳飞为鄂王。 到了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则下令追夺秦桧的王爵,并将秦桧改谥为“谬丑”。尽管两年后执政的史弥远又请求给秦桧恢复了王爵和谥号,但天下人心的忠义取向,已经昭然若判。 到了明代时,人们又在西湖边为岳飞修建的岳王庙内,设置了秦桧、秦桧的妻子王氏,以及参与陷害岳飞的万俟禼、张俊等四人的跪像。 只是这里面,似乎还缺了一个人的跪像。 秦桧,或许也只是替身而已。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2-29 05:26 , Processed in 0.0434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