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一首《孤勇者》写就了每一个平凡人内心的对梦想的追逐,写出了当下每个平凡人的心声。 这首热门歌曲的词作者唐恬罹患癌症多年,整首歌表达的不屈与反抗,就如她的经历一样,给予孤独的灵魂以勇气、信念和希望。 而在海峡对岸也有这么一位台湾抗癌小诗人,将对生命的热爱与坚持写进诗里,即使承受着疾病痛苦,也依然用生花妙笔给我们信念、温暖和力量。虽然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0岁,但他的作品依旧在鼓励人们“像种子一样向阳而生”。 今天新妹要带大家走进鼓励身心障碍者、癌童、罕见疾病者等人群“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周大观文教基金会的故事。 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这首诗叫《我还有一只脚》,也许你想象不到,它由一名年仅9岁的孩子所写。当同龄的孩子们正在享受童年的快乐时,他用诗歌来记录自己与癌症抗争2年时间里最坚强的生命力和最赤诚的期望。截肢手术后,他说:“虽然我只有一只脚,我将来还是一个很有用的人!” 他叫周大观。 勇敢的抗癌战士 生命的小巨人 1987年,周大观出生于台湾屏东东港,他在父母周进化、郭盈兰的呵护下长大,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5岁就能熟练背诵各类诗词歌赋。 升入小学后,周大观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热爱诗词的他尝试以诗词形式来写日记、作文,7岁时已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小诗人。 图源 百度 世事无常。9岁那年,周大观被发现患有软组织肉瘤横纹肌瘤,小小年纪的他,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对生命的渴望。 2次手术、12次化学治疗、3次钴六十照射治疗……每当感到难受时,他就选择写诗,用诗来减轻身体的沉重与心中的不安,“在家人面前,我不敢哭;在医护人员面前,我不能哭;在癌症恶魔面前,我不必哭;只要哭哭哭……癌症恶魔就会笑笑笑……”,医生说,大观是他见过的病人中最勇敢的,连大人都比不上。 1997年2月,医院为大观召开了最后一次“医疗评估会议”,群医束手无策,他却在日记本默默写下《活下去》,“医师是法官,宣判了无期徒刑,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要勇敢走出去。医师是法官,宣判了死刑,但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要勇敢活下去。” 1997年5月18日,不到10岁的周大观离开了人世,离开前,他告诉父母,“你们要把我勇敢的事情告诉别人,让病床边的其他家属,也能第一次有勇气去对抗病魔……” 大观仍在 只因世界充满爱 “在这场癌症战争里,大观战胜了。虽然他最后输了,但还是战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我要学大观那样的坚强,完成大观的遗愿。” 大观去世后,周进化、郭盈兰夫妇将他在病中所写的四十二首诗篇汇编成集,取名《我还有一只脚》。不仅在台湾引起热烈反响,还翻译成各国文字,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热销。 1997年,周进华、郭盈兰以及友人加拿大中文学校校长赵翠慧女士、美国烛光儿癌基金会执行长李伯曼女士、德国血癌协会总裁柏德夫妇、日本儿癌看守会理事主席岩田敬治等国内外各界爱心人士,为完成大观遗志,将读者购买诗集所得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周大观文教基金会”,进行全球“热爱生命 快乐生活”系列公益活动,提倡“和自己好——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别人好——尊重别人的生命、和地球好——维护地球的生命”。 “周大观文教基金会”会标。基金会供图 成立后,周大观文教基金会长期颁发抗癌圆梦助学金,义助两岸四地1万6千多位弱势癌童活出生命质量,认养弱势癌童,为生死搏斗。 他们每年免费捐赠1千顶爱发,让罹癌学生带上尊严、戴上爱;每年农历过年送爱到国内外儿癌病房系列公益活动,将欢笑铲进病童的生命暖炉;发动爱爸爸、爱妈妈、爱姐姐、爱哥哥等志愿者团体,长期陪伴罹癌学生以及家属挥别阴霾,迎向阳光。 “我们确保没有癌童——孤独地面对癌症,我们坚持时时刻刻都有志工——陪伴所有癌童。” 此外,“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先后捐赠1万8千多件二手乐器到两岸四地灾区学校或第三世界的困难学校,赞助全球第一个唐宝宝乐团以及台湾第一个癌童小星星乐团。 唐宝宝乐团为病友、医护人员义演。基金会供图 为重症病儿童和家属提供相关帮助,帮助灾区和偏远学校充实音乐教育设备,奖励医生从事顽疾领域研究发明,鼓励大家在励志文学领域自我实现……如今,基金会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积极的回应。迄今为止,全球志愿者已超过30万。 生命交响 两岸传爱 北京、西安、郑州、厦门、福州……多年来,周大观文教基金会的足迹遍布两岸各地。 周大观文教基金会鼓励两岸的患癌儿童、罕见疾病患者用文字记述自己的故事,协助他们的作品出版。 在这些作品中,有因为肌肉萎缩症无法站立,却执着地与妻子一起捐建希望小学的大陆青年马文仲的故事《两个人和一所学校》;有因意外失去双腿,却坚守着主播梦想的大陆姑娘梁艺的故事《我要站起来》;也有患孤独症的台湾儿童陈冠文在亲朋好友支持与鼓励下,不断突破自身限制,在音乐与游泳方面取得成就的故事《翻转星生命》…… “虽然生命无常,但是每一位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个体,都可以让无常的生命变得温暖、有光,而这离不开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播者。”周进华说。 2011年,郭盈兰考取了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班,并结识了华侨大学音乐教师檀革胜。 “大观热爱文学也喜欢音乐,在校时曾是一名小提琴手。如果能用音乐讲述大观的故事,也算是一种延续大观生命的方式。”读过大观的诗歌后,檀革胜深受触动,不仅自己谱小提琴协奏曲,还请著名作曲家、福建师大音乐系原教授郭祖荣以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周大观抗癌、写诗的历程。 周进华来福州看望郭祖荣(右)。基金会供图 “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面对截肢的不幸、短暂的生命,还能以诗咏志,这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郭祖荣在读过周大观的诗作后大为感动。于是,他花了近一年时间,以周大观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2012年,《第二十一交响曲》完成。 2013年5月,一场名为“生命交响 两岸传爱”的慈善音乐会在台北举行,负责演奏的是台湾师范大学乐团。周进华感慨:“乐团成员们对作品赞不绝口,音乐厅座无虚席,演出非常成功。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之间情感的互动与共鸣。” 在周进华看来,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不管分隔多久,两岸同胞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我坚信两岸中国人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可以挖掘,可以分享。” 10岁的周大观在这世界匆匆走过,却让无数人记住了他的精神,他曾来过这个世界,有着小小的梦想,饱受苦难的他走不向未来,却希望其他的生命有温暖的明天。 “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团体”通过相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推荐,经过评审委员会遴选产生,周大观文教基金会等入选。 // 13日,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启幕,通过表彰“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举办中华慈孝养老论坛等活动,面向海内外弘扬新时代中华慈孝文化,让“慈孝”之风直抵人心,让“慈孝”之声绵延千里。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报、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民革浙江省委会、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来源:中新网浙江分网(筹)、周大观文教基金会、东南网等综合 编辑:孙婧宜 往期推荐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1-27 15:46 , Processed in 0.0396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