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 查看内容

中年以后,最舒服的生活状态

2022-8-18 00:41|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81| 评论: 0

摘要: 常言道:心自由,人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来源于外物,而是发自于内心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不受外物的困囿,向心而活,走在自己的田野里,才能迎来柳暗花明。01“无用”之美,常得悦心之趣许多事物,一旦被

常言道:心自由,人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来源于外物,而是发自于内心的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不受外物的困囿,向心而活,走在自己的田野里,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01

“无用”之美,常得悦心之趣

许多事物,一旦被世俗打上了“有用”“无用”的标签,思想就会被束缚,从而失去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很多人做事前会先想:有没有用。有用才去做、去学,无用那么就是在浪费生命。

可这样“一刀切”的砍掉无用之事,真的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么?

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大大小小的纪念日需要庆祝或者怀念?为什么要去赏花?为什么要去听音乐?……

庄子曰:“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侄女中考完后,我劝她多读诗词、练练书法,她说:“这有什么用,高考时又不考?”

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它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组成了有用之人生。

就像读诗词、练书法,这些文学艺术如果用“考试”的价值衡量,当然是无用的,可诗词中不仅藏着音律的美感、古人的智慧、更有我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练习书法不仅练就一手好字,还能让人在书法中练就平心静气,熏陶文人墨客的情操。

从读诗词、练书法中领悟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哲理。

如果一味地追求眼下有用之事,舍弃你认为的无用之事,那么会让生活的质地坚硬而粗糙。

知识武装大脑,艺术滋养身心,二者不可或缺,共同弥补了世间的许多缺憾。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做一些令自己感到开心,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让你在有滋有味的生活中觉得人间值得。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风景,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发现它隐藏的价值,为心所用,才是真正的自由。

有用与无用很多时候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有些事也许在眼下看似无用,但在未来的某一刻或许会对你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年以后,最舒服的生活状态

02

去留随意,聚散两由之

《庄子·大宗师》里讲过一个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后,两只小鱼被困在了陆地上,靠对方吐出的泡沫来打湿自己,这样才能相互支撑着活下去。

可如此境地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在自己最适宜的环境里,快乐地生活,不必执念于对方。很多时候,无法在一起的人,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结果。

庄子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与其痛苦地相守,不如在离别之后相忘于江湖,各自寻找自己的远方。

最好的关系不是两人痛苦的相拥,而是能够成全彼此,放手未来。

人这一生,遇见的人,经历的事,都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各有其意。

梁晓声在《原来》中说过:“对于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成年人的世界,去留随意,聚散随缘;不负不欠,各自安好。

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过客,人生离合,亦复如是。

中年以后,最舒服的生活状态

03

位置感知,拓宽看问题的角度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钻进牛角尖,是因为面对问题时不会“位置感知”。

位置感知,是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智者的角度,全方位审视。

只有跳出问题本身,从多个位置去看,才能不困在问题里面,不被问题牵着走。

《菜根谭》说:“烦恼由我,嗜好自心。”

生活里,遇到问题时,人难免会有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出现。因为有“恨”,而希望别人不好;因为有“恼”,而觉得别人好但希望他没做到;因为“怒”,而认为自我受到了否定;因为有“烦”,所以对不确定东西的焦虑。

这些情绪的本质来自于不理解。然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差异。

庄子的朋友惠子得到一个巨大无比的葫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吃;形体巨大,难以舀水,不能用。他苦恼地去找庄子寻求意见,庄子却说:“你为什么不以它做舟,系在身上,徜徉于江湖之中,自由地飘游呢?”

人生的有些高度,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换个位置,又是另一番见解。

任何关系也是如此,三观不同,不必强求;立场不同,不争为智。

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理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别人不会有那么多的要求。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地指责,尽可能的去体谅;不要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评判他人的高低对错。

智慧来自于多方位的看待事情,以更宽的眼界和胸襟看待周围事物,拓宽视角和方位,看到更深层次的内核和价值。

中年以后,最舒服的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林碧,在读书和写作的路上追光而行,不离不弃。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1-27 15:37 , Processed in 0.0565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