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生固守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员退伍的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映敏感,领会得快。可见,创新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流动的社会,现代人只能在流动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识、胆、才。识:指的是眼力,对事务的洞察力、敏感性;胆:指的是魄力,敢于探险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艺、方法。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这三方面素质的形成,很大成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与其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流动性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的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维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生活在无限广阔的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人的眼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反映。这就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置身于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一个人走向四方,要适应新环境,这就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天职;与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养他的竞争力、进取心、好胜心,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以获得胜过别人的能力;新的知识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储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更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的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做出反映;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大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他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新的能量。如果一个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当作创新的源泉,他对社会将是一个废才。 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存,血缘关系的脐带不可能给我们输送生活养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决定我们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关系网,不应再把自己禁锢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应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傲或自卑。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爱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 冲破一切狭隘观念的束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番事业吧! 祝你成功!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1-23 11:57 , Processed in 1.9326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