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 原靖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学杰 (根据魏广礼回忆整理) (2022年7月) 我叫魏广礼,1936年4月出生在甘肃省靖远县东湾大坝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里,1951年5月参军入伍,1953年元月过江入朝作战。在“三八线”附近参加了一次残酷的攻坚战,志愿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精神,虽然过去了70年,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我亲眼目睹了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今天把这段经历讲出来,表达对牺牲战友的纪念,也告诫后代不要忘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为祖国强盛、中华民族复兴奋发努力、砥砺前行。 报名参军,保家卫国 1951年5月,我的家乡甘肃省靖远县东湾区大坝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家喻户晓。当时16岁的我,正在大坝小学读书,抱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瞒着家人独自一人步行十多里前往东湾区公所报名参军。当天,我还参加了在东湾小学举行的参军入伍动员大会。会场上大家不时高呼口号,气氛热烈,振奋人心。 因报名参军之事,事先没有和家中老人商议,引起了爷爷和父母亲的忧虑和不安。我向亲人们做思想工作,表达了我参军的决心。随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号召深入人心,家中老人逐渐想通了,积极支持我参军,还鼓励我要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做一个有作为的青年人。先后不到半月,我所在的村子很快掀起了参军的高潮,争先恐后、踊跃报名,有30多人光荣入伍。跟我同时参军入朝的还有:李其富、苏发祯、张宗权、张同权、邹万江、李玉金、王钓、任保贤、何玉华、霍振隆等。 图为一九五一年大坝乡抗美援朝参军全体战士合影 (前排盘坐左一王钧、左二张宗权、左三苏发祯、 右一魏广礼,倒数第二排右一任保贤、 右二霍振隆、右三张同权、右四邹万江) 集中到县城的新兵约700多人,编成一个营,以区、乡为基础编成连、排、班。和我在一个班、排的都是大坝乡入伍的青年,大家彼此比较熟悉,志同道合,互相关照,团结友爱。接兵的解放军对我们讲了参军的意义,进行了我军优良传统教育。我们住在城隍庙内,每天按时出操、学习,初步过上了军事生活。 有一次,在南街解放小学,县长欧化远做了时事政治报告,讲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及本县社会治安、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以前知道很少或不知道的,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在离开靖远时,全营新战士在“山陕会馆”开了大会,爷爷魏文炳代表新兵家属讲了话。他虽年过七旬,但思想进步,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见多识广、口才流利,讲话时精神振奋,鼓励新战士参军后不要思念家乡,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立新功、做贡献。他的讲话博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图为魏广礼的爷爷魏文炳 训练整编,临战演习 在靖远县城住了半月,经过再次选拔后,1951年5月下旬由县城出发,徒步向榆中县清水驿行进。 在队伍出发时,许多家属前来送行。爷爷在广仁大哥陪同下也来送我,边走边给我打气鼓劲,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说着说着,爷爷的泪水似雨点般落下,此时我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快到城西闇门时,我说了声:“爷爷、大哥你们回去。”我扭头含泪紧跟队伍向前方走去。在转弯时,我回头看见爷爷和大哥还在原地目送我们。 第一天向南走了10多里,过了祖厉河,钻进一条深沟,爬上约75°的陡坡,又经过三个多小时到达西塬的焦家小塬,再经葛寨、杨堡等村庄,晚上宿营在若笠乡宋家塬。行军途中尽管很累,但队伍十分活跃,唱歌的、说笑的,边走边唱,很快将离乡的悲壮心情抛入脑后。虽然沿途是旱塬山区,但因当年雨水多,庄稼绿油油的一片,给人以气候清爽、温和的感觉。第二日行军,走的仍是山路,晚上住在榆中县的贡马井。第三日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仍早早起床,下午5时左右到达榆中县清水驿。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长途跋涉,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尽管很累,但心情舒畅,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 榆中训练。接收我们的是西北军区补训4团,连、排长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有的还参加过抗日战争,不少人亲身经历了解放兰州的战役。连长杨树贵1948年入伍,参加过兰州战役,军事技术、政治水平很全面,经常给我们讲攻打狗娃山的战斗情景,对我影响很深。他带兵方法得当,受到新战士的敬仰。到清水驿住了月余,换了军装,有序而严格的军事生活开始了。 同年7月,连队移防到榆中县傅家塔营驻防。我编在独立营4连1排1班,营部在定官营,离我们驻地约3公里。每人配发了一支“汉阳造”步枪,每班一挺轻机枪,开始了正规而紧张的军事训练。根据形势和参加实战的需要,对年龄较大的连、排干部,或复员或转业。团里又派来许多年富力强、军事知识丰富、参加过战斗的老兵,担任连队的班、排长职务。在这些老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练兵高潮。我蒙住双眼在5分钟内,能拆卸、安装一挺加拿大轻机枪,较熟练掌握了脱靶瞄准、射击、刺杀、投弹、六零炮测距定位等技能。 为了提高部队的综合素质,在补训4团一年半的时间里,除了军事训练,还进行忆苦思甜,由苦大仇深的战士讲新旧社会的对比,提高了大家的阶级觉悟,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进行了两个月的去兴隆山打柴活动,每人每天背负约70斤的柴火,步行7—8里返回驻地,即提升了战士们的体能,又以实际行动进行了艰苦奋斗的教育。还组织文化学习,由连队文化教员辅导,战士互帮互学、突击识字,基本脱掉了战士中文盲的帽子。有些文化基础的能写简单的文章,我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为适应战争需要,1952年秋季进行了精兵简政,对身患疾病、年龄较大的部分战士复员回乡,另抽调部分战士进入兰州卫生学校、驾驶学校进行培训和学习,经过短期训练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通过这些活动和措施,战士们的军事技能、思想觉悟、身体素质、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段时间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影响很深。1952年秋季,在部队开展了“三反”运动,人人过关,一个不漏。我们营长从军多年,立有战功,但因吸食鸦片被打成“老虎”,受到批斗。连司务长因伙食账不清,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交代检查,痛哭流涕,后被处理回家。炊事班长,因偷大灶猪头换鸦片吸食,被关禁闭六天后退伍回家。通过这些事,使我认识到不论任何人,不管职务多高,战功多大,违犯了党纪军纪,都要受到严肃处理,没有特殊性。 部队在榆中驻防一年多,和驻地群众由生到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离别时难分难舍,真正如鱼水之情。 酒泉整编。1952年8月,突然接到整编命令,补训4团全部开赴酒泉补充到3军7师,后3军和1军合并,我们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军7师21团1营3连,军长黄新亭、政委梁仁芥,师长为闵洪友、政委为戴金川,团长张绪、政委孟林芳,营长傅全友。整编之后立即开展了实战性的练兵活动,进行夜间紧急集合,真枪实弹射击、识别敌我飞机、防空等一系列的训练,号召所有指战员做好准备,随时赴朝作战。 东北换装,准备入朝。在紧张的备战中,部队接到“移防改装”的命令,武器弹药随身携带,整装待命。1952年9月下旬,各营营长带队,全团集中在酒泉大广场。团长讲“移防改装”的战斗意义,战士们不时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口号。集中动员之后,立即出发,以班、排为单位乘坐汽车,两天后到达兰州,住在东校场老乡家中。兰州火车站正在修建,恰遇十月一日火车通到兰州,市民和机关干部及驻地部队敲锣打鼓前往车站庆贺。我也是第一次见火车,心情十分激动。 六天后,部队乘坐火车向东行驶,离开兰州。火车是拉运货物的闷罐车,车厢里只有几个小窗,铺的是麦草,白天席地而坐,晚上随地就寝,沿途兵站准时送饭送水。开饭时统一下火车一起吃饭,饭后活动片刻就集中上车。火车开到什么地方不得而知,只是火车经过沿途大城市时,由连排干部讲解这座城市的光荣历史并组织大家讨论。如到郑州,就讲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光辉历史;到石家庄时,就讲解放石家庄的攻坚战斗经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讲时唱。在第四天的下午,火车停在了北京丰台车站,连队组织士兵下车活动了一下,上车后才正式宣布我们要去东北某地进行“换装换防”。 火车继续向东北行驶,过了山海关、沈阳等城市,又经过两天的行程到达吉林通化某地农村。我们住的是民房,吃的是东北特产红高粱米。时值寒冬,大地被冰雪覆盖,气温在零下30℃左右。部队给我们发了皮大衣、绒帽、毛皮鞋。一月后又给我们配发了新式武器,如50式冲锋枪、爆破筒、手雷等。晚上假设敌情,小部队出击,模拟实战演习,部队进入临战状态。 出国参战,抗美援朝 (一)宣誓过江,走进战场。1953年1月21日下午,全团紧急集合,团长下达入朝命令并带领大家宣誓:“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怕苦、不怕死,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会后,部队立即上了火车,晚上9点左右从安东过鸭绿江大桥。由于天寒,夜幕中的鸭绿江已被冰雪覆盖,白茫茫的一片,保卫大桥的高射炮伪装在桥的周围。过桥的瞬间,我的心情很不平静,从现在开始,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我将亲身投入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去。火车快速过江之后,到了朝鲜的新义州。这座朝鲜的工业城市,由于敌机多次轰炸,已面目全非,寂静无声。在新义州火车站稍停几分钟后就继续一颠一簸地向前开去。火车时快时慢,走走停停,越往前走,越无规律。有时候为了防空,躲避敌机轰炸,在山洞里一停就是几个小时。 过江后走了一天两夜,就遇上了敌机的扫射和轰炸,幸好没有被炸中。火车经过多次险境,到了朝鲜的德阳车站。这里距离“三八线”数百里,敌机不分昼夜轮番轰炸,有时候三五架,有时候十多架,有时候高空,有时候低飞,轰炸扫射频繁,为减少伤亡,上级决定下火车徒步行军。因大雪封盖了山川,为不被敌机发现,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三尺白布,行军时披在身上,又在头上伪装了松树枝。因负重行军,战士们边走边打盹,行军中只要听到前面休息的口令,部分战士就地躺下就睡着了,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在行军路上,分段设有“防空哨”,发现敌机立刻鸣枪,行军队伍立刻停止行动,迅速隐蔽。这样走了两天时间,200多里路程,在第三天晚过大同江浮桥时,敌机突然空袭,队伍跑步强行通过,约三分之二的人员过了江,有少部分人员被隔在江北,在敌机轮番轰炸扫射下,牺牲了很多战士。 为尽快到达目的地,减少伤亡,上级要求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但因随身携带的冲锋枪、子弹袋、手榴弹、干粮袋、水壶、洋镐以及被包等物最少在60斤,又因白天怕暴露,只能晚上行军,沿途拉大炮的、送战略物资的、向后方运送伤病员的各种车辆拥挤在一起,不时遇到炸弹坑,还要抢修公路,行军速度很难提高。 (二)隐蔽谷山,待命休整。部队经过几天紧张而艰苦的行军到达谷山,在这里休整训练约半月时间。谷山是朝鲜的一个小山村,三面环山,有一条小川,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便于战时隐蔽。这里有朝鲜老百姓的少量耕地,种有水稻等农作物,由于战争的创伤,农田中的弹坑到处可见,农作物受到很大损失和破坏。因当地农民躲避战乱逃离,留下了一些空民宅,我们就住在这些无人居住的民宅里。 这里已接近“三八线”,炮声频繁,敌机白天晚上不定期地骚扰。有一次,敌特晚上在山林中打信号弹,部队立即以排为单位进行拉网式搜山,在我们上山合拢后,只发现一些罐头盒、香烟盒等物,敌特已逃离无踪。 朝鲜老百姓积极支援我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在后方运输线被敌机炸断后食品及军用物资接应不上时,当地老百姓翻山越岭,送粮送饭送物资,支援我军,尤其是妇女身穿白衣,头顶食品,排队给部队送饭,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战斗意志。为了增进对朝鲜人民的阶级感情,部队开展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重申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交流方便,我们都学会了几句接触朝鲜老乡的话语,同时又请来朝鲜人民军指挥员给我们讲解他们的作战经验,介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进入阵地,侦察演练。1953年5月中旬,部队又向前开进50多里,进入作战阵地。这个阵地离前沿阵地老秃山约20多里,名字记不清了,从前方传来的枪炮声接连不断,敌机无规律的投掷炸弹。这里以前是47军的防御阵地,顺着山形挖的交通沟比较坚固。虽是作战阵地,但风景宜人,林密草盛,清泉潺潺,鸟语花香,隆隆的炮声和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进入阵地后,上级命令我连强攻敌“15号阵地”。“15号阵地”是朝鲜临津江北岸笛音里西北的无名高地右翼的次峰,整个阵地酷似马鞍状,横宽2400m,纵深120m,山坡陡峭,阵地前沿比较复杂。驻守阵地的是美军第7师15团2营7连和8连的2个排。为了确保完成战斗任务,打好这一仗,了解敌情,掌握“15号阵地”敌人兵力及工事火力网的布局,我军进攻路线上的障碍、山形、地物等状况显得十分必要。为有把握的拿下“15号阵地”,在战前主要进行两项演练活动:一是“摆沙盘”,进行实战推演。把“15号阵地”的山形、碉堡群的位置、火力网的摆布、我军进攻的路线等,都在沙盘上描绘出来,由指挥员讲解,所有参战人员牢记在心。二是以班为战斗小组,实地侦察敌情。晚上偷偷摸到“15号阵地”前沿,熟悉地形,把沙盘上描绘的地形地物与实战结合起来。 在侦察的过程中,要经过敌人的多层封锁线,敌人用探照灯在封锁线扫动,发现异常就用机枪扫射,有时还未到达前沿阵地,就已付出牺牲。有时自己人也会发生误会,一次我班晚上活动,行走在一条水沟内,突然前面有动静,班长立即命令准备战斗,几分钟后才弄明白是自己人,他们也是去前沿阵地执行侦察任务的,向我们简单介绍敌情之后,继续向前行进。摸到“15号阵地”前沿后,经过半小时的查看,基本弄清了“15号阵地”上的大概情况,也看清了进攻路线上的障碍物,在完成任务后当晚安全返回我方阵地。 躲过敌炮生还。有一天,坑道作业时,我下山到连队伙房打饭,返回上山时,忽然传来炮声,一颗炮弹在我面前爆炸,瞬间将我炸昏过去。清醒后,我抖掉身上的尘土,只见黑烟弥漫,我端的饭盆也被盖上了一层黑土,距我约3米远的一颗碗口粗的松树被炸断。有惊无险,侥幸没被炸中,死里逃生,班长还以为我已被炸牺牲。在清查人员时,一位河南籍的战士张功友不见了,大家爬出坑道寻找,发现他被土掩埋,已负重伤,经过多方抢救,在送往师医院途中光荣牺牲。 敌机轰炸团部。1953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五六架敌机轮番俯冲,向团部驻地投弹扫射,我在山坡上目睹了全过程。敌机飞得很低,可是我们没有高射炮,只能被动挨炸。敌机轰炸约10多分钟后便向南飞去。这次轰炸,有两名炊事员被炸牺牲。经过这次血的教训,团里下了命令,严加防空,不准随便在阵地上乱走动,不准有任何暴露目标的设施,并下令再遇敌机轰炸时可用步枪射击。 抓到美军战俘。1953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在挖战壕,忽然从前沿押下两名美军战俘,这是团侦察排的同志深入敌后抓来的舌头,被押到连部吃了饭,送到后方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美国兵,事后听说从这两个俘虏口中得到了许多军事情报,使我们对“15号阵地”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军长亲临阵地。1953年6月初,军长黄新亭在师首长的陪同下,来我连阵地视察工事坑道,检查战备情况。军长不辞劳苦,不怕危险,亲临前线阵地,这对我们参战人员是极大的鼓舞,战士们纷纷表决心,要打好攻击“15号阵地”这一仗,不辜负军首长的关怀和期望。 (四)血洒“15号阵地”。“15号阵地”是我军阵地老秃山左侧的一座小山,由于被敌人占领,对我军主阵地运兵、运送物资造成很大威胁,为了拔掉这个钉子,师部把任务交给了我们具有光荣战斗历史的三连。 进入作战位置。在战斗人员整装待命出发之时,1953年7月24日下午4时,师政委戴金川来我连做战前动员,之后又给我们每人照了相,作为战前留念。参加这次战斗共99人,3个排的兵力,由连长赵安瑞(山西人),指导员傅克川(四川人),周副连长(战斗英雄,名字已记不清)各带一个排分别从三路强攻。通讯设备有步行报话机1部,卫生救护人员配备齐全。出发地距离阵地约20多里,要经过敌人的数道封锁线,我们25日下午5时出发,经2小时顺利进入作战位置,钻入屯兵洞隐蔽待命。 难熬的屯兵洞。屯兵洞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创造出来的进攻路线出发地段上的防空洞,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屯兵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战时在敌人阵地下偷挖,很窄小,我们钻进洞子只能一个紧靠一个,原地蹲下不动。里面空气不足,难以忍受,洞子深处的一位回族战士马占林(青海人)因缺少氧气,鼻子出血牺牲在洞子里面。敌炮又不断轰炸,26日,二排副排长在洞外观察时被炸牺牲。 进攻“15号阵地”。7月26日晚8时,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炮火向“15号阵地”猛烈发射,炮弹铺天盖地倾泻在敌阵地上,在屯兵洞坚持了20多个小时的战士们,个个像猛虎从洞里跃出,以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向“15号阵地”冲去。连长赵安瑞率1排沿右侧山梁,指导员傅克川率2排沿左侧山梁,周副连长率3排直插主峰。美军士兵看到我军突然出现在阵地上,吓得心惊胆颤,放弃前沿阵地,向后逃窜,某些负隅顽抗之敌被我军消灭。我随连长上山后,发现有一碉堡向外射击,我立即向里边投掷了一枚手榴弹,消灭了顽抗之敌。大约30分钟左右,我军以伤亡甚少的代价占领了“15号阵地”。 为站稳脚跟,打退敌人的反扑,占领阵地后我们立即抢修工事,编组定位,枪口对准敌方,做好反击敌人的准备。我军占领阵地1小时后,敌向我发起反攻,先是大炮轰击,而后是2个排的兵力向我军试探性反扑。在敌进入火力杀伤范围之内,我守卫战士的50式冲锋枪、手榴弹、爆破筒一起杀向敌群,敌人的第一次反扑被打了下去。接着敌人组织约100人进行第二次反扑,羊群似地冲了上来,在距前沿约50米时,随着一声令下,我军居高临下,突然开火,将手雷、爆破筒投向敌群,敌人死伤大半,无奈丢弃大片尸体退了回去。我连先后歼灭敌人约160人,已牢牢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守住了阵地。 奋力抢救伤员。6月初,我调连部任文书,离开了原来的班排。在攻打“15号阵地”的战斗中,连长分配我的任务是救护伤员,我先后把三名重伤员背送抢救转移到安全地带,使这些战友得到了及时救治,脱离了危险。 夜晚12时左右,我在半山腰发现了一名腹部受重伤的伤员,在地上呻吟呼叫,疼痛难忍,我给他口里灌了些随身携带的水,用急救包包扎好伤口,背他下山。走了约一半路程,他疼痛难忍,对他再行包扎之时,离我10多米处落下一发炮弹,轰隆一声,我被震得头昏耳鸣,只觉得臀部疼痛难忍,用手一摸,鲜血直流,仔细查看,我右臀部被弹片击中,左小腿被子弹打伤,就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止住了流血。负伤后,我行走困难,但还是让伤员趴在我背上,向山下艰难的慢慢挪动,到了山下开阔地带,敌人炮弹在我周围不断爆炸,原来的地形地貌已无法辩认。我以弹坑作掩护,拖着伤员,躲着敌人的炮弹继续前行。伤员费劲地说:“你也负了重伤,背着我咱们谁也走不出去,你不要管我,你先走。”我说:“你再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怎能只顾自己而丢弃负伤的战友! 在疲惫不堪又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屯兵洞,几乎绝望的时刻,一个熟悉的口音大声问:“你是谁?”我答:“魏广礼,我背的一位伤员,迷了路。”他很快到我跟前,原来是团担架队和我同时入伍入朝的靖远县东湾三合村海广滩的刘启武,他背着担架正在上山去执行抢救伤员的任务。刘启武说:“你把方向走错了,已走过了屯兵洞入口,现在往上50多米就到了。”于是,他在前我在后,把这位伤员很快抬到了屯兵洞,此时已是午夜1点。 休息片刻,我强忍疼痛,再次出洞向山上艰难行进,继续执行救护任务。半小时后,枪炮声停止,从阵地上撤下来的战友告诉我战斗已经结束,部队已撤出阵地,所有伤员已全部撤离。我这才又返回屯兵洞,这时已是27日凌晨2点左右。能行走的伤员当晚全部回到老秃山休息,行动有困难的暂时留在屯兵洞内,我因多处负伤,此时已无力行走,和重伤员一起暂时留了下来。伤员们有的睡觉,有的呻吟,伤疼难忍。个别重伤员来时还活着,天亮后发现已经牺牲了。 在洞内我遇见和我同时参军的靖远县东湾乡张兴国,他是班长,在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反攻时左右胳膊均被敌人子弹打穿,伤情严重,流血太多,哭叫不止,我给他包扎了伤口,有所好转。他给我讲了他带领全班战士打退敌人冲锋的概况。坚持到27日下午4时,大炮的轰鸣声再次惊动了全体伤员,都认为敌人发现了我们,大家共同的想法是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随时准备和敌人硬拼,宁可牺牲,决不当俘虏。我们揭开了手榴弹的盖子,准备在敌人靠近时同归于尽。张兴国对我说:“咱俩要是有一个活下来,回去给家中父母捎个话,我们没有给他们丢人。”半小时后炮声停止了,未发现敌人。天黑后,又是一阵猛烈的炮声,晚上10点才恢复了平静。 撤回驻地。28日早上,此时已经停战,担架抬着重伤员,轻伤员互相搀扶着向后撤退回到团部,在团卫生所,和我一起参军的靖远县东湾砂梁村高继芳,给我换了药,重新包扎了伤口,疼痛减轻了许多。救护车又把我们送到师部战地医院。这里很平静,比起前方阵地安全了许多,枪炮声已经听不见,伤病员可以自由活动、散步,伙食也比前方大有改善,但医疗设备十分简陋。有一天,院方向我们伤病员正式通报朝鲜于7月27日22时全面实现了停战,此刻我们的欢乐心情用语言无法表达,我们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为防止敌人撕毁停战协议,志愿军总部号召所有伤病员提高警惕,康复后作好归队的准备。 本次战斗我方参战人员99人,负伤阵亡44人,周副连长牺牲。这次攻坚战我连全体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完成了作战任务,战后上级给我连记集体功一次,我本人也荣立三等功。 负伤退伍,回国返乡 因我负伤处残留的弹片无法取出,1953年8月5日,送我回国治疗。因已停战,此时的朝鲜汽车、火车白天也能通行,我们先乘汽车、后乘火车,铁路、公路边走边修,两天即到鸭绿江畔。回视异国他乡的山山水水,想起在朝鲜的日日夜夜,心中无限感慨!过江后我坐在火车上眺望祖国大好河山,心中无比的亲切和喜悦! 火车在东北平原上行驶了两天,到达吉林省鸡西医院,开始了正规治疗。医生给我做了手术,取出了臀部的弹片,转入疗养。机缘巧合,在鸡西医院和战友张兴国又住在了一起,张兴国伤势很重,痛苦不堪,我和平川区双铺人安玉珠二人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并做好时刻返回前线的准备。 我在鸡西医院治疗两个多月,转入新组建的健康团,主要是学习总结参战经验。10月份组织上通知我不再入朝,也不返回原部队,原地待命。身体恢复健康之后,我乘火车到陕西省高陵县,编入西北复员转业训练团。1954年4月,组织给我发了复员证和回乡补助金,返兰后在省民政厅办理了相关手续回到了靖远县,县民政科负责接待的同志说暂时无法安排工作,让我先回乡等待。 我回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家里,爷爷一大早就拄着拐杖在路口等我,见面之后热泪盈眶。他老人家看见我身体恢复的这样好非常高兴,伯父母、父母、兄嫂及全家围在一起问这问那,其乐融融。当地政府邀我给夜校学生、青年团员和乡亲介绍一些朝鲜战场的情况。在朝鲜六个多月的战斗过程又历历呈现眼前,想起在入朝作战中牺牲的战友,我们村就有苏发祯、任保贤、何玉华三人牺牲在朝鲜,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能有幸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为祖国的安全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幸存下来,活着回到家乡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农村生活艰苦,条件差、困难多,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虽然艰苦,但没有朝鲜那样艰险。所以,我在心里已做了在农村扎根,在家乡劳动一辈子,安居乐业的打算。 劳动了两个月,1954年6月我被县供销社招收为业务员,开始了漫长的地方工作。先后在东湾、论古供销社,县委审干办公室,县人委民政科工作。“文革”中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970年在靖远县若笠公社任党委秘书,后调回靖远县供销社,撰写的“靖远县供销社发展简史”,被编入靖远县党史资料,1992年任县供销社党总支书记(正科级)。1995年10月退休。 回忆过去,思绪万千。自己虽然为保卫国家尽了应尽之力,但战争年代造成的伤口时有复发,经常疼痛,行动困难。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在我有生之年,看见了祖国的强大,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享受着天伦之乐,特别是我的孩子们,通过他们的努力,再加上党的好政策,个个成才,一个博士后,一个博士毕业,两个硕士毕业,我非常欣慰和知足。 为了表达此刻的心情,特赋诗一首: 青年从戎扛起枪,炮声隆隆跨过江; 坑道战壕似蛛网,敌机炮弹到处响; 攻坚战斗负了伤,鲜血洒在阵地上; 为国奋战在疆场,卸甲从政建家乡; 抚育子女健成长,期望成才国之梁; 如今已是满鬓霜,难忘当年打豺狼! 来源:靖远县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1-15 18:30 , Processed in 0.0465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