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个没有太多艺术细胞的人,唱歌跑调,跳舞四肢不协调,画画宛如鬼画符,通俗点来说就是与艺术绝缘,向来也记不得什么美术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傻傻分不清《星空》究竟是梵高的还是莫奈的。 但《父亲》这幅油画却是难得的自从读书时在课本中见过一面,从此无法忘怀的作品。画如其名,画中的人物是中国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缩影,他们是丈夫,也是父亲,用那看上去并不厚重甚至佝偻着的背影,撑起了整个家庭。 《父亲》的作者名为罗中立,重庆人,出生于1948年。一天天长大的罗中立发现自己对美术有着极高的兴趣,因此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却不料大学没读两年,正赶上了最为动荡的那段岁月,因此1968年毕业后,罗中立主动来到大巴山农村,一住就是十来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我国风云突变的年代,社会开始变革,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发生改变,这样的社会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灵感,也让罗中立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农民们。 罗中立观察的这些农民是一群掏粪工,他们掏粪作肥料,在臭不可闻中获取生存下去的希望,那个时候为了获取肥料,掏粪成了一场“斗争”,农民与农民之间,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看着让人心酸又无奈。 1975年除夕,罗中立出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附近公厕门口蹲守着的那位农民,邓开选。哪怕大年三十他依旧蹲在公厕门口,抽着一口旱烟,岁月在他脸上如刀斧般刻下沟壑,他的双眼浑浊,一下子就击中了罗中立的内心。 罗中立将邓开选画了下来,之后又选取了另外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将人物形象,内容背景等向糅合,最终才有这一幅《我的父亲》,之后又更名为《父亲》,意思是这位父亲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父亲。 这是一幅典型的伤痕画派作品,也是乡土写实主义作品,1980年罗立中创作完《父亲》后,是要用它去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的评选的。但问题在于当时十年动乱刚过,一些思想并没有被肃清,罗中立如此写实的作品遭受到了很多非议。 有人说他的作品:“没有反映出新中国的农民变化”,也有人说他:“抹黑了中国农民的形象”,反正都是一些不好的评价。这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审美观念,但在当时为了过审,罗中立不得不在画中的“父亲”耳朵上加了一支圆珠笔,意思是这位父亲乃是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文化思想的农民。 果然,加上这支圆珠笔后,罗中立这幅画成功被选入青年美展,还获得了一等奖,这幅画自此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反映,被选入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但随着社会发展,不少人也开始指出,后来加上去的这支圆珠笔,其实是整幅作品的败笔,破坏了作品整体和谐性,有画足添蛇的意味。 对于这点,已经成为四川美院院长的罗中立其实也明白,他曾说过:“当时这幅《父亲》,它的社会性是要超过艺术性的。”如果能够重来一次,罗中立肯定不会在画中加上那么多反馈着时代意味的细节。 但从客观上来说,当《父亲》画成的那一刻,这幅画作上所承载着的有关于历史的东西就无法再去改写了,时代烙印与这幅作品相辅相成,正是因为《父亲》中的一些遗憾或者说不是那么完美的地方,才让它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除了绘画艺术本身之外的一些更值得深思与反思的东西。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1-24 07:15 , Processed in 0.0400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