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制定的制度,本质是确保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行,是文明的体现,所以古人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人又往往沦为制度的产物,制度又可能成为牢笼。特别是当社会陷入“制度迷信”,制度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读崔后明的《环保》,有一种痛,正式来源于“制度万能”让“小民”无所适从之痛。 环保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存家园的大事,是泽被后世、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因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要有刚性的制度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治理生态环境的所有环保举措,本身是大国的明智之举。 但是,当某些人以制度将人推向生存的边缘,那制度是否有了被异化的可能?特别是拿制度一刀切,“霹雳手段”看似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搞特殊化、人情化的公正性,但少了菩萨心肠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反而暴露出执行制度者真正的不作为。 诗中的“我”,不过是一介小民,不过“为了生计,开一印刷作坊”。一定不要忘了,仅仅是为了生计,为了口腹。没有了这小小的印刷作坊,可能便只有一家人的冻饿之虞,是一家人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我们都知道,印刷厂的噪音污染、蓝水污染是严重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印刷作坊被叫停了。但肚子的反抗,让小民不得不像做贼一样,“白天关门,晚上干活”。这样提心吊胆,何时是一个尽头? 诗人以“护林防火”当今社会又一重大话题,设下一个恰切的类比—— 好比在深山老林 生火做饭 冒一缕炊烟而已 绝计不敢 放火烧山 是啊,如今,为了保护森林,为了防止火灾,当然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这是付出了血与生命惨痛代价的大事。但若一刀切,那生活在山中之人,是不是也该禁火,应该长年累月、世世代代吃冷食呢?诗歌前后构成浑圆的整体,具有了诗歌的审美意味。 该诗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人和制度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如何解决好人与制度的关系,则是现实必须用心权衡的。柳宗元曾说:“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制度是“经”,是需要恪守与遵奉的。同时,制度还需具有“权”,即可以权宜,权衡的。想起邓小平曾说:“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制度还要有温度,那就是人性的温度! 我们设想,如果执政一方的官员,心系百姓,能用环保技术让小民解决排污问题,小小印刷作坊运作起来,是不是至少可以给这一家人带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设想,如果掌握制度的人,不以制度压人,而是心系于民,用智慧找到一条利民之路,那么制度的威严不减,又不会变异为套在小民脖子上的一条绳索,这世界就真正和谐了。我想,这才是制度的“初心使命”! 一首小诗,之所以能触动内心,正在于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核。以小见大,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这就是口语诗所具有的事实性,生活性,现实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2-28 17:53 , Processed in 0.0620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