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 查看内容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2023-4-21 18:04|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47| 评论: 0

摘要: 真实的东西才有生命力。虚的东西,依靠的仅仅是感觉或者人心。而人心又是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相同的人总会在一起。缺失的一部分,许多人用一生去寻找。心理学上讲,潜意识是人被压抑或隐藏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真实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虚的东西,依靠的仅仅是感觉或者人心。

而人心又是这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

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相同的人总会在一起。

缺失的一部分,许多人用一生去寻找。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心理学上讲,潜意识是人被压抑或隐藏的意识,是已经发生但还未被认知的心理活动

如果你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那你一定有某个瞬间想要撕下这标签,做一些乖孩子不该做的出格的事情,企图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就是你的潜意识。

尽管最后你什么也没做,这样的念头一定在你脑子里面闪过。

爱上一个差异巨大的人,其实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你的潜意识,你的爱人,就是你一直渴望却不曾实现的模样。

也许在世俗的眼里,你们并不相配。

在潜意识里,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对方可以满足你对另一个自己的幻想,你渴望成为的模样在对方的身上都得以实现。

你向对方一步步靠拢,便是向潜意识中的自己靠拢,直到把潜意识变成现实。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曾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有人试图用科学的理性视角,来为我们解答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上同一种类型的人。

理论上说,我们想爱谁就爱谁。

实际上我们选择爱谁、被谁吸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原生家庭。

亲密关系里,好比每个人都有三张牌。

小男孩,男人,父亲;

小女孩,女人,母亲,这双方各自的三张牌,互相交错,还有很多变化。

我们会在小女孩,女人和母亲之间转换自己的角色,对方也会在父亲,男人和小男孩之间转化角色。

比如调皮的小男孩与严厉的母亲,和淘气的小男孩与慈爱的母亲,或者娇弱的小女孩和温柔的父亲,与柔弱的小女孩和暴戾的父亲,这些不同组合就都可能衍生出不同的后续故事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都可能出现对对方很依赖,很在乎,也很需要得到抚慰的时刻,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试图在亲密关系里得到补偿和疗愈,几乎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或者是下意识的选择。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在无意间忠诚于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环境的忠诚,在感受上保持与早年关系的持续联接。

我们和现在的人打交道,只不过照搬了过去的关系。

所以很多人发现,你和你爱人的某个家人极度想象。

不仅长相,甚至性格、喜好都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俗语把这种现象称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其实,这种现象恰好说明一个人的影子人格大多来源于重要家人。

你也许会说,“可我的伴侣和自己的父母截然不同啊?”

从精神分析上来解释,这恰是另一种形式的忠诚于过去。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当一个人早年生活中有严重的情感匮乏,或者有极大的未被满足时,他会慢慢产生出补偿心理。

会在期待和幻想中积淀出一个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情感或人物类型。

待成年后,就会在茫茫人海中照着早年幻想出的那个模糊感觉去寻找那股笃定感。

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对于早年的忠诚反而是更隐蔽,更忠诚的。

也因为其影子人格在内心的不确定、不统一,未来的情感关系可能暗藏着更大的有些人就是会找和自己父母性格、处事都相同的人做伴侣,而有些人则是把对方变成和父母一样的人,最终就是要去体验和父母相处时同样的感受,这是问题。

我们的潜意识:希望我们能够修复童年的创伤,让自己成长进步。

一个人和Ta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开始成长历程的;一生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去寻找、修补和愈合。

很多看似夫妻间的问题,亲子之间的问题,实质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里,家中爱的排序往往是:有孩子前,父母>配偶,有孩子后,孩子>父母>配偶。

这就注定了会有很多误会,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说过:“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

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或者“孝顺父母”而忽略配偶。

很多人在婚姻中遭遇困境,却不知道根源在哪儿,急切地想要去解决,却发现无从下手。

婚姻中绝大部分的矛盾,追根溯源,原因无非是这两种:

困在过去或者担忧未来。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特别的存在、最好的证据。

这种独特当然也包含了我们的三观:

人生观、金钱观、爱情观……

这些观念,从小在原生家庭中、后来在学校和社会中慢慢形成,指导我们的言行、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所带来后果的解读、也左右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理解。

人都是主观的生物,说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眼中的现实,其实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观念构建出来的现实,而非客观的、对所有人通用的现实。

缺爱是一个很大的词,我们甚至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缺爱。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感情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表现:

容易被感动,但同时又怀疑别人对自己的好是否出于真心;

缺乏安全感,总是想通过“作”来确认对方对自己的爱;

控制不住讨好伴侣,以为不断付出就能换来对方的爱,但结果却是对方的肆无忌惮或逃离。

仔细回想那些不幸的感情,你会发现,不管和谁在一起,不管得到多少爱,你内心的洞始终无法被填满。

这是因为,缺爱的人,缺失的其实是自我的爱,而非外界的爱,我们不可能把爱的需求,寄希望于让别人来满足。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想要填补内心缺失的爱,唯有自救。

缺爱,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一个人死去;

缺爱,可能造成一个人退回自闭状态,或者停留在一段融合、共生的关系中,无法走向分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缺爱,可能让一个人终身带着一种“我是不被爱的”的内部心理表征去生活。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三岁以前的命运,那么缺爱的人,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复原力,早期缺爱造成的创伤,并非完全不可修复。

所以我认为,唯一的答案是:关系。

缺爱,其实是缺乏关系,缺乏良好的联结,缺乏来自关系中另一个人的镜映、回应、涵容、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去重建一段充满爱、理解、正性反馈的关系,在关系中获得滋养和修复。

不管这个关系是亲情、友情、爱情,或者跟咨询师的关系。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两性心理: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1-23 03:50 , Processed in 1.0125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