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很怕见到一类人,他们扎扎实实属于一个圈子,比如诗歌圈、校友圈或者媒体圈。一旦和他们交谈,我就显得格外弱智。如果有仪器可以对这类人说的话进行成分分析。你会发现它至少40%由人名构成,而我的惶恐纯粹是因为我不认识或不记得这些名字。试想英语听力中遇到40%的生词,那就等于成了聋子。“张三是我哥们儿,你不认识张三?”“那天和李四吃饭,就是那个李四……”“王五有次说,陈六这人……就是做过什么什么的那个陈六,你怎么连他都没听说过!” 这些名字不是公司名人,就是圈子栋梁,人们乐于显摆和他们的交往。可这部分内容在我的认知层受阻,导致剩下60%的话迷失方向。我总会很自卑:为什么我听不懂他那个星球的语言呢? 和一个不到三成熟的人该聊些什么好?聊创作?救救我吧。聊超女快男?我只在看春晚时打开电视机,信不信由你。聊旅游?请等着买我们下一期杂志。聊宗教?等我亲眼见过鬼以后。聊政治?我的情商还未够。聊电影?如果这是部悬疑片。我从没买过股票基金,又丧失了一大话题。 如果有一桌人,你只需要发出些“嗯,哈,呵”之类的语气词助兴就好了。总有人能用口水控制全局,而你所需做的就是在“牧师”祈祷时跟着应和“阿门”。如果只有两个人,如果偏偏又受不住沉默的尴尬,那么,我们还是聊聊房价吧。 据说和公寓楼里的邻居认识的途径,是养一条狗或生一个孩子。你当然可以通过赞美一条围巾、一双皮鞋来打发掉同乘电梯的时光,至于昨晚19楼女人哭声的话题,虽然有点冒险,但多半也不会受冷遇。失恋、离婚、暗恋某人、被追求的女孩们,可以不吃不喝聊上两天两夜,一旦爱情步入正轨,她多半再没有喝一杯的兴趣。 这也许是因为语言如水,要让水流动就必须有落差,有时候是交谈者之间的落差,有时候又是这个话语同盟与外界的落差,要不我们意见完全一致,还讨论个啥?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事件的看客,真相被层层裹住,哪是口水能穿得透、摸得着的。口若悬河其实只是在增加世界的话语垃圾,为全球变暖推波助澜。如果我们每人少吐一点二氧化碳和谣言,是不是天气会凉快一些呢?是啊,我话少的真实原因,是为了环保。 我哪个星球都不混,除非有那么一个,眼神就好传达我们的立场。光波一接触,意见一致会心而笑,观点相左背过身去。于是,天气凉下来了,耳膜也安静了。这才是人们争先恐后移民的圈子。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4-12-30 01:36 , Processed in 0.0463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