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 查看内容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2023-1-24 12:54|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33| 评论: 0

摘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无关性别,大家都希望与自己共同开启一段甜蜜的爱情关系的另一半是干干净净、没有太多复杂的感情经历的。但天不遂人愿,很多抱着赤诚之心沉醉在温柔乡当中的男生往往很难辨别出自己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无关性别,大家都希望与自己共同开启一段甜蜜的爱情关系的另一半是干干净净、没有太多复杂的感情经历的。

但天不遂人愿,很多抱着赤诚之心沉醉在温柔乡当中的男生往往很难辨别出自己的女朋友是不是同自己一样纯洁,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是后知后觉,而这段被欺骗的经历也会让他在之后的感情生活当中患得患失。

并且不同于男性心理,性经历丰富的女人通常情况下内心会更加冷漠,对待爱情也不会过于重视和坦诚。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关于爱情,莎士比亚曾经有句名言如是说:“爱情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在网络上,我们几乎随处可见教女生谨慎选择、认真辨别渣男的文章,但却很少能看到教男生怎么识别渣女的方式方法,但事实上,如果一个女人是情场高手,和很多男人发生过关系,也是会留下痕迹的,只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冷静分析。

前不久引发网络热议的博主“半藏森林”,曾经是很多男生心目当中的宅男女神,清纯可爱的人设,照片上无辜却又“纯欲”的眼神让多少不谙世事的男孩子一见倾心。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是个插足别人六、七年感情的第三者,这就像是越是在外花天酒地的男人,越喜欢营造的“宠妻”形象一样。

许多生活作风混乱,甚至是在风月场所工作的女孩,都喜欢利用男性本性中对于温柔、清纯的向往,投其所好将自己伪装成楚楚可怜的模样,激发男人的保护欲。

根据2011年的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调查显示,在许多恋爱和婚姻关系当中,一方往往会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将伴侣定义为符合自己期待的完美形象,他们会沉浸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难以自拔,即使这个形象与现实不符。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这一结论也提醒了男性读者朋友们,在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时,不要轻易就被其清纯可人的外表蒙骗,而是应该多去关注对方的人品和内在。

毕竟一些私生活混乱的女孩子也会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清纯,但这些不过是她们的手段,如果你降低防备,无异于自投罗网。

此外,在两性心理学领域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在两性关系的早期阶段,随着伴侣相处时间的增加,相比于女性,男性将会更难发现伴侣的欺骗行为。

因为男性更不容易去深入理解他人的非言语行为,相对而言,他们就不太可能注意到欺骗,也不会心存疑惑地去寻找蛛丝马迹,所以他们会倾向于将自己另一半的种种可疑行为合理化。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举个例子,基于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男女授受不亲”、“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一个感情经历较少、不习惯与异性过多接触的女孩子,对于与男性在身体上的触碰是很反感和排斥的,哪怕对方是自己心仪的人,她也会表现地非常矜持和羞涩。

但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女生来说,与异性之间的肢体接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仅如此,她还会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懂得与男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拿捏他们的心理和爱好,吊足男人的兴趣和胃口,简单来说就是“会撩人”,让男人误以为对方是情商高才会如此,事实却并不是。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当一个女人经历过的男人过多,她内心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会发生转变,过往失败的感情一方面让她变得成熟理性,一方面又会在无形当中让她不再如年轻时纯粹真诚。

对于女性来说,性经历过于丰富并不是一件好事,她不会再相信爱情,过分的清醒让她缺失了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安全感,她们对待爱人的信任感也会降低,可以说经历过太多男人,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曾经的伤痛日积月累,导致她们很难再对他人产生信赖。

但从微表情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哪怕一个人再会伪装,也会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留下蛛丝马迹。

两性心理:女人和很多男人有过“亲密接触”,是会留下痕迹的

重点是要掌握技巧准确识别,但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徒增多余的怀疑和猜忌,从而破坏了双方之间的关系。遇到真心爱自己的女人,要学会加倍珍惜和付出,但如果发现对方是一个过往经历复杂、和很多男人发生过关系的女人,也要学会及时止损,不必白白错付了感情。

- The End -

作者 | 孙荣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1-24 04:52 , Processed in 1.4340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