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公认为第一位人文主义者,是文艺复兴第一人。他的诗为欧洲抒情诗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对十四行诗的应用和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并让其名垂青史,他便是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诗人的十首诗作,体会其诗歌的独特美感,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据了解,彼特拉克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亲与但丁是同辈人,因为政治选择的问题,老彼特拉克与但丁被迫背井离乡,同时被流放,小彼特拉克因此跟随父亲流亡到国外。不可否认的是,地域上的熏陶及但丁的影响,对小彼特拉克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时的彼特拉克喜欢读书,尤其钟爱古典文学,因而在其内心中逐渐培养出对美好未来和生活向往的情感。不过,父亲想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想让小彼特拉克学习法律,但他对如此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根本不感兴趣,在父亲去世后,小彼特拉克放弃法律的学习,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有近20年的时间里,彼特拉克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他读书写诗,生活有条不紊。他曾亲眼目睹社会黑暗与腐败,见证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贪婪和虚伪的嘴脸,因而他的内心中逐渐涌现出人为主义的世界观,并揭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在性格方面,彼特拉克放荡不羁,世俗的约定无法制约他的内心。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游览山水,喜欢山川湖海,用心追求美的享受,也能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景。当然,彼特拉克因为出生在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他只能被归类于诗人群体之中,而非思想家群体中。 据记载,彼特拉克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出366首诗,其中的317首是十四行诗,这些诗主要描写一位他爱慕已久的女性,这位女性叫劳拉。据说,彼特拉克是在教堂第一次见到劳拉,这位漂亮的姑娘深深地打动了彼特拉克,而劳拉因黑死病去世。彼特拉克痛不欲生,他拿起笔来,吟诗抒怀,写下对劳拉的爱与思念,为后世留下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彼特拉克的笔下,劳拉的姿态是柔美的,心灵是透彻的,是一位美丽可人,纯真善良又开朗温柔的女性。他用美丽的大自然美景比作劳拉的容貌,让自然中蕴含丰富的人性内涵。另外,彼特拉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用自然万物映照人们内心,将心理活动与外界自然万物相结合,也就是我们中国诗所体现的情景交融。 写劳拉的诗歌一般风格清丽,乐律优美,清新明杰,层次感鲜明,如此诗情画意之作,给予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新的诗风面貌。再有,彼特拉克使用十四行诗的诗体结构,这也是他对意大利十四行诗在格式和题材上奠定了基础。 必须要说的是,彼特拉克运用浪漫的笔触,灵妙的音韵,丰富的色彩,展现出曲折的情感。他毫不保留,在诗中体现出他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每一首诗作都是凝聚于诗人毕生深沉的爱。在追求爱的同时,又可以说明诗人的无畏的勇气,诗人坚定不移,对旧观念与认知做毫无保留的批判,自由自在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是值得深思的。 在即将年满70岁的时候,彼特拉克离开人世,他于1304年7月20日出生,今天是这位意大利大诗人718周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十句诗句,体会其幸福观、生活观与爱情观,读懂你会有所收获。 能被描述出来的火焰,都不算猛烈。——彼特拉克 一和她的目光接触,我就只好束手无策。——彼特拉克 如果你说的出你爱的有多深,那你爱的还不够。——彼特拉克 能的把自己的爱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实际上爱得并不深。——彼特拉克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彼特拉克 每天我死亡一千次,也诞生一千次,我离幸福的路程还很漫长。——彼特拉克 你知道得很多,但如果你不把你的知识用于你的需要,那就没有什么用处。——彼特拉克 现在我知道,我可怕的命运就是活着含泪去领会这一真情:尘世既没有欢乐,也没有永恒。——彼特拉克 世界舞蹈着,欢快地进入天堂,而今一切都冷却了,化为尘灰。我活着,自怨自艾,悲哀抑郁曾经热爱的生活暗淡无光,像航船失控,经历着狂风暴雨。——彼特拉克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2-24 19:36 , Processed in 0.7465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