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算是汪曾祺真正的成名作。 在发表完《受戒》后,汪曾祺声名大噪,之后又陆续发表《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一系列故乡怀旧作品,形成自然和谐的田园写意风格,清新自然,并开始备受瞩目。 而那部《受戒》就成了了解汪曾祺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其实《受戒》的内容非常大胆新颖。 开篇第一句便是“明海已经出家四年了”,然而接下来往下看,却发现这本小说并不是在写佛门戒律、和尚趣事,而是在写小和尚明海谈恋爱的故事。 这本书被翻译到国外,书名还被改为《一个小和尚的恋爱故事》。 哪家正经和尚可以谈恋爱?汪曾祺又为何要这样写呢? 创作背景《受戒》创作于1980年,那时汪曾祺已经60岁了。 汪曾祺是高邮人,据说汪曾祺写这个故事是阔别十年的大姐来见他,促膝长谈高邮往事,让汪曾祺一下子陷入回忆中,仅花了两天的功夫,就完成了《受戒》的创作。 而《受戒》结尾落款处写着:“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可见,《受戒》确实是汪曾祺忆起往事而写。 而这个结尾的落款处,还隐藏着很多含义。 1980年8月12日的四十三年前正是七七事变后的一个月,这个时间点,中国是风雨飘扬的,无人独善其身,那是否有一片“桃花源地”供人栖息,躲避战乱? 《受戒》的时代背景就是一片乱世,明海家里人口太多无法养活才出家做和尚,而明海出家的荸荠庵就像一片净土一样,没有战乱,没有灾害,只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而汪曾祺昔年确实曾为了躲避战火,在乡间庙宇住了半年多。 《受戒》中的几个和尚确有其人,就连大英子和小英子,也是有的,只有那小和尚明海是编造出来的,那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恋爱自然也是编造出来的。 躲避战火时,汪曾祺也差不多如明海一般大,那个四十三年前的旧梦是否就有着汪曾祺对美好的向往,对懵懂爱情的幻想呢? 并且,汪曾祺后来又经历八年抗战,十年浩劫,人生诸多坎坷,他曾对同事直言:
而承受汪曾祺这么多感情的《受戒》却写得很美很自然,一切水到渠成,宛如林间小院,进出自由,诗意唯美。 这一点跟沈从文美丽自然的湘西世界很像。 汪曾祺关于《受戒》的创作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受了沈从文的《边城》的影响。 沈从文是汪曾祺的恩师,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边城》赞誉颇高,有段时间,还曾比较系统集中地反复读沈从文的《边城》。 那个灵动的农村少女翠翠,寄托了沈从文对真善美的所有想象,这也推动着汪曾祺去创作一个自己笔下的“翠翠”。 而《受戒》中活泼可爱的小英子,跟“翠翠”的性格又是何其相像,那种健康自然的美,也跃然纸上。 汪曾祺的那份旧梦自然是美的,充满希望的,所以他才将一个小和尚明海和生活在水畔的农家姑娘小英子的恋爱写得那么纯真,那么自然。 但是仍然有不解之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尚奉行的是枯燥的修行,吃肉喝酒是破坏佛教规矩,必然是会受到惩罚的,偏偏汪曾祺创造了一个相反的世界,让和尚违反佛门律法的行为合理化。 那在汪曾祺眼里,佛门戒律到底是什么? 汪曾祺佛教文化意识其实不独汪曾祺的《受戒》里的和尚是喝酒吃肉的,《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也是不管佛门戒律的。 但是不同的是,鲁智深生活在一群和尚恪守佛门戒律的世界里,他的喝酒吃肉行为都是于礼不合的。 最后更是因为在五台山上耐不住佛家清苦,醉酒打人,被寺院的智真长老打发走了。 “花和尚”的绰号也无形中反映鲁智深不是个“好和尚”。 但是在《受戒》中,同样地当和尚,却有不同的待遇。 荸荠庵的和尚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就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佛门戒律,人们也接受他们这个样子。 这是因为,在《受戒》中提到,人们把“当和尚”看作是一个正当的职业,就像是有人去劁猪、织席子、弹棉花一样,这与我们理解的“当和尚”相去甚远。 我们受传统思维影响,总认为当和尚是因为看破红尘,不理世俗,要漠然人间烟火了。 而汪曾祺把“当和尚”看做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职业,看做是谋生的手段,那么这“当和尚”就跟信仰的关系就不大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和尚这个群体和世俗的关系。 将高高在上的佛拉下神坛,与世俗无异,那么佛的世界与世俗的世界就不存在对立关系了。 鲁智深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一直打打杀杀,实在不是一个出家人该干的事,但是在鲁智深眼里,大概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做这些事,也就无碍了。 讲道理,佛门清修本就以受苦为主,但是众生皆苦,何必以外在的新式来定论修行呢? 若把荸荠庵看作是一个修行的场所,那荸荠庵上的和尚进行的就是生活化的修养。 仁山是大师兄,是这庵上当家的,管着账簿,调度着开支,仁海有老婆,爱干净,仁渡精明能干,唱山歌,做法事样样在行,还有一个老和尚,整日缩在房间里念经。 而明海当小和尚的日子非常清闲,扫地,挑水,喂猪,最后给佛像磕头烧香就算完了。 这荸荠庵上的和尚有老有小,有干活的,有掌家的,简直就像他们聚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新家,跟普通人一样生活一样。 或许,在汪曾祺眼里,一切宗教的东西在自由人性面前都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不受戒律之苦,不受清贫之累,才是最重要的。 纯真初恋在这样世界里,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是懵懂的,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 关于明海与小英子第一次相遇,是在河边,在容易发生情愫和故事的河边,只是那个时候他们都是天真的少男少女。 小英子坐在船上剥莲蓬,明海搭上船后,小英子就将吃剩的半个莲蓬送给明海吃。 青山绿水,水流潺潺,小和尚和农村少女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没有任何的曲折和波澜,《受戒》中只用一笔“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带过明海与小英子的青梅竹马生活。 一个“跑”字就可以看出他们感情的亲厚。 后来,在收获的田野里,小英子总拉着明海,用自己的脚去踩明海的脚。 那柔软的田埂上小英子一连串的脚印,都在展示少女的青春活力,展示懵懂青涩的欢喜。 后来,明海要去“受戒”了。 在《受戒》中,每一个和尚都要“受戒”,“受戒”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当和尚的准许证书,是此证书,就可以办法事,正式赚钱了。 而就是在“受戒”之后,明海与小英子说开隐秘的心事。 他们之间青涩的喜欢是掺不得一点虚伪的和不认真的,所以两人的对话也那么自然直白。 在藕花深处,小英子问明海要不要自己给他当老婆,明海就大声回答“要”。 于是“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关于这段芦花荡的描写,很多人猜测是关于明海与小英子的性爱描写。
可是不管怎么说,那芦花荡象征着两个人隐秘的情愫,是心事,也是秘密,而芦花开放也意味着两个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结出了爱情的果实,给人恰到好处的闲适和自然之美。 自然人性毫无疑问,汪曾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了理想和诗意的世界。 没有所谓的禁忌爱情,只有两个少男少女懵懵懂懂又坦坦荡汤的爱情,这其中,也是在描述汪曾祺自己的一份憧憬,一份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当时在写这部小说之初,汪曾祺就受到一些同志的质疑,不理解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
他果然做到了。 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之所以令人感动,更多的就是人们从中看到了一种人性美和人情美。 山水入画,很容易激荡出人最本真的单纯。 汪曾祺又是山水画作的大师,很容易地用简单的散文化笔调营造出山美水美的氛围,但山水再美,也比不过人性之美。 《受戒》之中没有一个坏人,每个人都努力地活出自己的色彩。 荸荠庵的几个和尚各有所长,就不再论。 小英子的父亲赵大伯算是个田园干活能手,身体结实,田里,水上,地里,就没有赵大伯不能处理的农活。 赵大妈也不惶恐多让,腌咸菜,编蓑衣,织芦篚,剪花样子,样样拿手,又能说会道,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 明海也是多才多艺,不仅经书念得好,又能画一手好画,小英子对于农活也是精通不已,为家里分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活着的乐趣,读《受戒》,好似能走进书里,和这些“自得其乐”的普通人一样咧嘴欢笑。 这样的人性之美,才最动人。 汪曾祺写《受戒》这部小说的时候,十年动荡才结束四年,文学界呈现一片伤痛、反思,而汪曾祺却另辟蹊径,于山水田园中描写乡村爱情。
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顺其自然,淳朴真挚,而人与人的矛盾被淡化,被和解。 可能汪曾祺就是想呈现这样的一个自然宁静、没有争斗的生活状态,比之哀伤过去十年的悲苦,呼唤纯朴自然的人性似乎更加易被人接受。 毕竟,沉湎过去伤痛的,哪里有人本真的善和美更容易打动人心?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2-25 23:08 , Processed in 0.6888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